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48)
报纸(2007)
学位论文(119)
图书(64)
会议论文(37)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6)
历史名人 (1045)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341)
2012(590)
2011(455)
2010(484)
2008(485)
2007(304)
2005(144)
1996(31)
1991(24)
1960(2)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77)
剧作家(7)
城市商报(7)
读书杂志(7)
金田(4)
美术之友(3)
怀化学院学报(2)
文艺生活:下旬刊(2)
神州民俗(学术版)(1)
书画世界(1)
浅谈罗玘其文与其人
作者:张湘君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文学  罗玘  其文与其人 
描述:明代文坛,在台阁体之后,七子派之前,形成了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然茶陵派的创作难脱台阁之弊,在一片附和应酬声之外,“不和弦之音”亦不时有之。其中罗玘可为代表。玘致力古文,力追韩愈;遇事敢言,无所忌惮;忧国忧民,积极用世。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严”与“细”
作者:唐梅  来源:新课程(教研)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学生干部  严格要求  学习计划  学习态度  老师  班规  纪律  班干部  李觏 
描述:宋代的李觏曾在《广潜书》中说到: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本人做班主任虽然才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带好一个班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要做到严与细。首先,我认为严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
浅谈王安石社会思想的启示
作者:李雪瑶  来源:群文天地(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思想  王安石  社会生活秩序  现代社会  社会问题  社会模式  生活实践  社会生产 
描述:关于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管理极力向社会模式的观念。
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作者:崔永东  来源:成功(教育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制  改革  变法措施  失败 
描述: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改革,或者缓和了阶级矛盾;或者发展了生产力.作为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独具匠心、针砭时弊、理念超前,匡扶济困、一直为中外史学家称道.可是,这次改革成效不敢恭维,王安石本人也背上了扰民和聚敛的恶名,50年后,“靖康之耻”北宋政亡人息.
浅谈陆九渊心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苏科臣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心学”  存心  养心  求放心 
描述:严,实现人的道德自由。
浅谈选择诗眼的方法
作者:王秀英  来源: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眼  诗歌鉴赏题  答题技巧  选择  常见题型  高考  杜审言  语言类  学生  王安石 
描述:3年安阳市二练出了一道炼字题,学生做这道题时有相当一部分选错了字。有的同学选了"系"字,有的同学选了"迟"字。夏日过郑七山斋杜审言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古人写诗,有时候"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尾联中
浅谈水稻旱育秧技术
作者:谢金  来源:科学种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浩寨水稻种植  水稻旱育秧 
描述:本文旨在分析对水稻旱育秧认识的误区,介绍了水稻旱育苗技术与苗期管理、大田移栽以及大田管理等水稻早育秧技术,以期为该项技术在本乡的推广提供参考.
浅谈王安石社会思想的启示
作者:李雪瑶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其思想对后世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其社会思想,笔者认为王安石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对现代社会有借鉴.什么是"社会思想"?中外学者曾做过大量研究,而对社会思想的定义,国内外社会思想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津门书画院第二届年展刘绍斌新作受关注(图)
作者:暂无 来源:每日新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近年来画坛中颇受关注的中青年实力派画家作品。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东区美协副主席刘绍斌的山水新作颇受
那一朵昨日的向阳花-— 评范小青新作《赤脚医生万泉和》-□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范小青的长篇小说《赤脚医生万泉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这样一个宣传语:“本书以日常性叙事风格,通过内敛的幽默,刻画了一个乡村赤脚医生的形象,在平淡之中描绘出主人公内心的那个本真世界。作者深切表达出对中国乡村社会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这样的中心思想式的评语,对于作品总有太多的“隔”的感觉。在我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