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诗与陶杜
-
作者:金诤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文学史 朱自清 代表性 杜甫 苏轼 日常生活 王安石 黄庭坚 杜诗
-
描述:一 朱自清先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他们的诗集、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日常生活的诗——序肖望卿<陶渊明批评>》)有趣的是,三家之中,苏轼是宋人,而陶、杜两家
-
南宋杜学片论
-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杜诗研究 王安石 人格价值 李纲 《渭南文集》 穷而后工 文天祥 政治家 四家诗
-
描述:南宋杜学片论杨胜宽杜甫其人其诗在宋代受到重视与尊崇,从中唐韩愈的著名论点提出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杨亿标榜"西昆",却不喜杜甫,至讥之为"村夫子";欧阳修因性分所近而扬李抑杜,也致疑于后世
-
杜诗学论纲
-
作者:胡可先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注杜诗》 杜诗学 《杜诗详注》 《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 杜甫诗 《九家集注杜诗》 目录学 工部 王安石 王洙
-
描述:杜诗学论纲胡可先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堪称安史之乱中唐代社会的画卷,奠定了我国古代以时事入诗的诗史精神,因此,“诗史”这一称号,为历代评论家所公认。从思想内容方面看,杜诗反映社会生活
-
李杜齐名
-
作者:吾三省 来源:新东方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薮》 诗歌史 杜审言 胡应麟 李商隐 杜甫 李白 韩愈 明人 李峤 杜牧
-
描述:在唐代诗歌史上,以“李杜”并称的为数有三,并不限于“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诗)中所指的李白和杜甫。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得很明白:“杜审言、李峤结交前朝,李商隐、杜牧之齐名晚季,咸称李杜。”
-
杜宝的形象与意义
-
作者:徐燕琳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宝 汤显祖 明代 知识分子
-
描述:代表的封建社会的卫道者和践行者,构成了令人窒息的整体氛围。这充分显示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汤显祖等许多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的无言悲愤。
-
刘绍棠的“娘打孩子论”
-
作者:暂无 来源:报刊文摘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1979年3月的一天,我到光明胡同拜访刘绍棠。当时他家已经坐着两位客人。一位是文学评论家蓝翎,一位是丛药汀。后来,浩然来了。不知道蓝翎以前和浩然见过面否,但他不客气地说起了对浩然小说的看法。他说《艳阳天》好,把看家的本领全拿出来了。但《金光大道》没金光,写一部就算了;《西沙儿女》散文不像散文,小说不
-
刘绍棠的“娘打孩子论”
-
作者:刘孝存 来源:杂文月刊(选刊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小说 光明 文学评论 散文 西沙 胡同 看家 京郊 看法
-
描述:不像小说,人物是京
-
试论李觏的交谊
-
作者:陈大勇 罗志洪 付胜国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交谊 志同 守信 诤规
-
描述:交谊是李觏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往结识朋友,了解社会、探索人生之道。李觏交谊面广,交往极严,他交友的准则为:志同道合、守信相知、贵诤规共患难。
-
试论李觏的交谊
-
作者:陈大勇 罗志洪 付胜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交谊 志同 守信 诤规
-
描述:交谊是李觏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往结识朋友,了解社会、探索人生之道。李觏交谊面广,交往极严,他交友的准则为:志同道合、守信相知、贵诤规共患难。
-
试论汤显祖的“情至说”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丹
汤显祖不仅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杰出的诗文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文论家。他继承和弘扬以往文论的优秀传统,总结所处的时代和自我戏曲、诗文创造实践经验,在诸多方面提出了对文艺问题的见解,尤其是他的以情抗理的“情至说”,更见深刻、独到,对当时与后世的文艺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他留给我们宝贵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