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新编历史剧]
-
作者:郑熙亭 来源:大舞台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中国 剧本
-
描述:王安石:[新编历史剧]
-
花非花——从昆曲电影《牡丹亭》谈戏曲与电影交融的魅力
-
作者:周湘玟 来源:当代电影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戏曲舞台 电影导演 汤显祖 昆曲 表演程式 戏曲电影 中近景 美学特征 中国戏曲
-
描述:,也可以从近景中清晰地看到她的一颦一笑,体察到她最幽微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这种审美享受,是只有银幕才能给予的,然而它又是戏曲。昆曲电影《牡丹亭》,从唱腔到表演程式,都是最严
-
戏曲《牡丹亭》里湯显祖的大“爱”情怀:汤显祖的爱情进化论
-
作者:周鑫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情至说"
-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晚期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其创作的传奇《牡丹亭》声名远著、影响深远.作品中所宣扬的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精神,在晚明乃至今时都掀起了层层波澜.特别是作者奋力讴歌并践行的爱情信仰“情之至”,更是
-
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评昆剧《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
作者:骆珞 来源:金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封建礼教 柳梦梅 爱情自由 相思 人物形象 追求爱情 个性解放
-
描述:《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剧中女主人公杜丽娘是作者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杜丽娘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有着对爱情执著的追求和对礼教的彻底反对,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为中国古代文学
-
试论古代咏史诗
-
作者:李士龙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诗 《咏史》诗 爱国主义教育 艺术价值 李商隐 中国古典诗歌 中华文化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历史观
-
描述:试论古代咏史诗李士龙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由作者直接歌咏历史题材,以寄寓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的一种类别。比起其他诗歌来,咏史诗反映的历史题材,更具有特征和概括力以及某种历史的典型性,因而也更易启发人们认识社会历史,从中获取教益;比起一般历史教科书和...
-
太阳每天都应是新的——电影《大决战》(前两部)中毛泽东形象
-
作者:雷红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银幕形象 形象塑造 表现手法 艺术价值 中国革命 太阳 艺术品位 思想深度 电影
-
描述:作文的镇静;被吵醒后的烦燥暴怒……尽管表现主席做为伟人的非凡才智和叱咤风云的革命气慨,抒发平易质朴的凡人情怀的情节在片中时有所见,我却依旧觉得不过瘾。因为表现毛泽东外在的脾气、性格、爱好及做为伟人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早已在类似战争题材的历史巨片如《开天辟
-
流水落花入砚池
-
作者:阎焰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砚池 艺术价值 文房四宝 《牡丹亭》 《释名》 《短歌行》 研磨工具 黑色颜料 文字学 汤显祖
-
描述:石头哪里都有,形形色色,五彩斑斓,数不胜数,在世人看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但到了慧眼人的手里,这其中有些石头就变成了无价的宝石、钻石、翠和玉。经过加工遂更加灿烂耀眼,成为淑女贵妇的心爱之物。这种被称为“宝”的石头,世间毕竟少之又少,而我们常看到的还是那些山石...
-
刘绍棠:我不触电
-
作者:暂无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文化品位 短篇小说 电视剧 自然情趣 近视眼 生活气息 影视界 艺术价值 长篇小说
-
描述:品位。这些年,不断有影视界的朋友想把我的长、中、短篇小说搬上荧屏,但都没有成功。
-
论元明两朝杂剧士人形象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思潮之歧异
-
作者:陶慕宁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杂剧 艺术价值 北杂剧 作品 中国戏曲 士人形象 汤显祖 元明杂剧 文化思潮 戏剧美学
-
描述:鲜有时代风格可言,仅能视作元杂剧的余绪,故亦置不论。
-
试论杨维桢妇女诗的独特价值
-
作者:魏红梅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维桢 妇女诗 独特价值 《诗薮》 汉魏六朝 艺术价值 胡应麟 诗歌
-
描述:试论杨维桢妇女诗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