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折子戏:以汤显祖《牡丹亭》的考察为中心
-
作者:解玉峰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折子戏 牡丹亭 汤显祖 戏剧演出 中国民族戏剧 中国戏剧 历史演进 明万历 戏曲研究 寻梦
-
描述:中国民族戏剧的演出,就其形态着眼,可略分为两类:一为全本戏,一为折子戏。全本戏,又称本戏、正剧,全本戏所演故事大都情节曲折、首尾完整;折子戏,有散出、散套、杂单、杂出等不同称名,相对全本戏而言,其情节表现大都是片断性的、不完整的。折子戏大都是从全本戏中脱离出
-
新世纪《牡丹亭》传播研究述评
-
作者:曾琪 黄建荣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 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理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受众 受众 汤显祖 汤显祖 演出形式 演出形式 新世纪 新世纪 文本 文本 白先勇 白先勇
-
描述:进入21世纪,戏曲界一个热点事件是白先勇先生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巡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青年人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使得看《牡丹亭》、谈昆曲成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时尚。
-
《牡丹亭》文本阅读与接受的特点及意义
-
作者:朱伟明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研究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 阅读视野 阅读视野 士大夫文人 士大夫文人 价值与意义 价值
-
描述:《牡丹亭》问世四百余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与观众,成为著名的文学经典与舞台经典。与《牡丹亭》的演出史相比,其阅读史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价值。因为舞台演出可能转瞬即逝,而文学经典
-
从《牡丹亭》说到冯小青
-
作者:朱小平 来源:群言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冯小青 冯小青 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 剧作家 剧作家 杜丽娘 杜丽娘 明代 明代 古代诗人 古代诗人 昆剧 昆剧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
-
描述:我在不到20岁时,曾发誓通读古代诗人的所有诗集,最后连不是一流诗人的诗集也寻觅来读,汤显祖的《玉茗堂集》也读过。当然,他的诗与他的昆剧还是有差距的。一部真正传之不朽的作品,在发表或上演之后常常能够引起强烈的反响,甚至几百年后艺术魅力一直不衰。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牡
-
吴炳新成就“三株”成就自我
-
作者:赵静 苏菲 来源:中国工商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医药 工业企业管理 企业家 中国
-
描述:吴炳新成就“三株”成就自我
-
中学語文課本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举例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泊船 江宁 教学要求 思想感情 景物 教学参考书 文言 苏轼 古典
-
描述:詩二首泊船瓜洲王安石 題西林壁苏軾 一、教学要求这一課的两首詩是我国古典詩歌里的絕句。绝句只是簡短的四句詩,无论描写景物或者抒发思想感情,都要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学生接触文言作品还不多,学习这一課
-
一字千钧
-
作者:杨令勋 来源:宁夏文艺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语言 王安石 苦吟 杜甫 新民歌 古典 贾岛 诗歌创作 凝聚 劳动
-
描述:一字千钧
-
仿古不复古,创新不离谱 《邯郸梦》导演札记
-
作者:张铭荣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梦》 复古 仿古 非传统 剧作家 汤显祖 王仁杰 古典
-
描述:说《邯郸梦》是一出既传统又非传统的古典昆剧,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邯郸梦》是汤显祖的经典力作,数百年后经剧作家王仁杰的缩编,在不动筋骨的情况下将原本30折戏提炼成9场。这9场戏都是该剧的精华
-
論“資治通鉴”:與聶崇岐、王崇武兩先生商榷
-
作者:陳千鈞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治史方法 崇武 查治 史事 通史 封建 正史 古典 文化
-
描述:學出版界中一項巨大的貢獻,同時也是闡揚祖國文化遺产声中的一件大事。
-
至“情”的化身——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
作者:洪艳 来源: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至情 至情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爱情追求 爱情追求
-
描述:汤显祖在其名剧《牡丹亭》中以遒劲的笔墨塑造出一个生动独特而又丰满的“至情者”的形象———杜丽娘。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在审美领域里把“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激扬到超越传统意识的高度。表现了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