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16)
报纸(369)
图书(79)
学位论文(64)
会议论文(2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00)
地方文献 (341)
地方风物 (41)
红色文化 (21)
才乡教育 (19)
宗教集要 (17)
非遗保护 (9)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233)
2004(47)
2002(53)
2000(43)
1999(49)
1998(54)
1988(31)
1987(39)
1948(1)
194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8)
抚州师专学报(26)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5)
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6)
现代语文(4)
书品(4)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茶话(1)
花雨(1)
同声月刊(1)
江西派辨
作者:謝桃坊  来源:词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宗派  江西  王安石  宋末元初  北宋  流派  晏殊  宋代  南宋  作品 
描述:一]《史》在现代词学中属於奠基之作,其‘江西派’说影响深远。这以后的学家们每有论及,并将‘江西派’的范围逐渐扩张[二]。此说应是宋词研究中很具理论意义的问题,
晏殊的梦
作者:刘相微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描述:晏殊是北宋前期词坛领袖,是宋词发展的开路人之一。在晏殊现存集《珠玉》中,晏殊抒发了作为士大夫特有的情感以及对于岁月流逝的无限思考。而这种“情”与“思”在晏殊的梦中表现的尤为强烈。
柧录
作者:王培軍  来源:词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建  咏诗  少年  虞美人  酒筵  晏几道  小山  张籍  李清照  北宋 
描述:赖有白头王建在,眼前犹见咏诗人。’见《张司业集》卷七
论《邯郸
作者:魏攀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邯郸  《邯郸  思想内涵  思想内涵  审美追求  审美追求  当下意义  当下意义 
描述:计、人物构造、语言风格方面的比较分析,汤显祖的《邯郸》不仅发展了《枕中》的原有蕴涵,而且完成了自身意义的表达。第二节是对黄粱梦这一典故从《枕中》到《黄粱梦》再到《邯郸》的嬗变梳理
某启与某
作者:亦之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名字  作文  姓名  文集  褒禅山  古代文化  起稿  匿名信 
描述:王安石《游褒禅山》文末有“临卅王某”,课本注云: [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论《邯郸
作者:郑艳玲  来源: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邯郸  世俗内容  文人体验  地域色彩 
描述:汤显祖的《邯郸》加强了世俗内容和文人自身命运的体验,以及地域色彩的渲染,因而成为一部跨越时空依然余香缭绕的珍品。
墨池
作者:曾巩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七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刻苦学习  临川  曾巩  王安石  新城  书法家  长方形  池塘  链接  疑问语气 
描述:军墨池"作,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
晏殊集·晏几道
作者:  晏几道 张草纫导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宋词  选集 
描述:晏殊集·晏几道
略论赵长卿与宋代俗的发展
作者:陈庆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赵长卿  赵长卿      元曲  元曲 
描述: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及杨海明撰写的《唐宋词史》等对于赵长卿都未曾提及。一位在《全宋词》中存339首的人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却总是被评论者忽略不计,这一现象本身就非常值得我们研究。产生这一现象
伤感与虚幻——小山心发微
作者:曹章庆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感  虚幻  《小山  晏几道 
描述:小山中主要存在着伤感与虚幻两种情感心态。这两种情态,在内涵方面表现为怀才不遇、蹉跎沦落或苦恋离情、风流云散的伤感;以及“欲而不得”或“得而复失”的虚幻。而这种虚幻,主要是通过“梦幻”、“醉酒”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