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强梁”
作者:罗红昌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强梁  老子注  古汉语  来母  说文  本义  王安石  引伸  朱谦之  道德经 
描述:母,二母读音异;郑张尚芳拟音,“梁”为*ra,“勍”为*gra,二声母有单复辅音之别。二、“梁”为“屋梁”,此说始见于王安石。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辑本》:“《字说》曰:屋梁两端,乘实如之。所谓强梁者,如梁之强。”按此说颇难解:《说文.木部》:“梁,水桥也。”“梁”处水面而能渡人绝水,力虽强,何至于引伸为“不得其死”之“强梁”从语源角度看,桥梁屋梁皆横木,可以承担压力,不妨把“栋梁”也看作“梁”之本义。但文献中,栋梁往往是有用之才,堪当大任者,而绝非老子所谓“不得其死”者。实际上,古汉语存在一种“慢声为二,急声为一”的衍生模式,即某字附加“来母+某字韵母”构成双音节形式。兹举数例如下:笔→不律、杜→土卤、荠→蒺藜、狸→不来。又,古代散曲和杂剧中也存有相当数量的实例:环→胡阑、圈→曲连、耷→答剌、团→团栾等。因此,“强梁...
“见背”另
作者:汤仕普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音词  汉语大词典  第一人称代词  被动句  第三人称代词  省略  王安石  语境  解释  古代汉语 
描述:’、‘见爱’等"。许嘉璐先生在其《古代汉语》中提到"其中的‘见’似乎起指代行为受事者的作用,往往表示第一人称代词作宾语的省略。有时,也可以表示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省略。"其中
周礼节 卷三至卷六
作者:  姚培谦撰  来源:扫叶山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周礼节 卷三至卷六
周礼节 卷一至卷三
作者:  姚培谦撰  来源:扫叶山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周礼节 卷一至卷三
郑注谐声字例与《释名》声
作者:胡从曾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谐声字    释名    周礼  礼记  郑玄注  声旁  郑注  字义 
描述: 一郑玄注经,多明声,其例至精。言及声,当推汉代集声之大成的两部书,一是班固的《白虎通》,一是刘熙的《释名》,尤以后者更负盛名。而郑玄的声,由于分散在大量的经注之中,没有专著,很少被人
《说文》所壴、鼓、鼓、三篆辨析
作者:姚炳祺  来源: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甲骨文  阴阳五行学说    《周礼》  礼乐  商代铜器  《说文释例》  古文字  文化内涵 
描述:《说文》所壴、鼓、鼓、三篆辨析
总后卫生部科处王谦处长致词
作者:王谦  来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等医学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委员会  教育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教育工作者  卫生部  客观需要  医学模式  深化教育改革 
描述:学教育委员会的成立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鲁论开卷语”和批《武传》无关
作者:刘宪阁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今人凭想当然解读过去,未必站得住。
《易、讼》诂及其他
作者:朱彤  来源: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宗法制  《吕刑》  《易》  《说文》  打官司  西周初年  争讼  《周礼》  统治阶级  《序卦传》 
描述:《易、讼》诂及其他
《清明上河图》新
作者:王守志 王博祥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王安石变法  张择端  历史价值  历史文献价值  风俗画  清明节  艺术成就  遮阳伞  社会意义 
描述:、社会意义、艺术成就的文章中,大多牵涉到画中的季节,以为就是“清明节”,其中包括极有权威的《辞海》(第1087页“张择端”条).笔者有幸在开封相国寺买了一套八幅《清明上河图》,借助放大镜,逐人细细观摩.又查阅了一些评介文字,发觉此说并不确.需要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