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5)
报纸(62)
图书(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6)
地方文献 (6)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3)
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35)
2012(15)
2011(15)
2008(9)
2006(6)
2004(4)
1997(5)
1996(3)
1994(2)
1984(5)
按来源分组
当代江西(2)
其它(1)
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
管理学刊(1)
文艺评论(1)
江西社会科学(1)
现代测绘(1)
今日科苑(1)
现代妇女(1)
市场报(1)
南丰曾先生故里
作者:郑晓江 罗伽禄  来源:寻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南丰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曾氏  纪念馆  曾致尧  故里  罗汝芳  读书 
描述:南丰县系江西东部的一个小县,历史上人才辈出,特别是在北宋时期出了一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巩,字子固,人称南丰先生,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出生,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去世,享年64岁。曾巩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
并非以文名
作者:翁礼华  来源:浙江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神宗  青苗法  谏议  熙宁  农田水利  参知政事  副职领导  大夫  政府 
描述:熙宁二年二月,宋神宗破格任命王安石为右谏议大夫(宋设谏院,负责人为左右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相当于今中央纪检组织的副职领导)参知政事。受到重用的王安石在年少气盛的宋神宗支持下,以惟实为要,大刀阔
昆曲艺术欧洲
作者:顾卫英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欧洲  中国戏曲学院  《牡丹亭》  艺术家  汤显祖  折子戏  演出 
描述:2013年6月上旬,中国戏曲学院与台湾昆曲艺术家共赴欧洲,合作进行了四场关于昆曲与汤显祖的演讲与演出,并演出了《牡丹亭》当中的折子戏。
迎接直播时代的到来:全球直播市场扫描和我国直播业务发展展望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现代意义上的直播,是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实现广播电视、多媒体数据通讯直接向小团体及家庭单元传送的一种卫星传输模式,接收者只需要使用直径0.45米至0.6米的小型卫星接收天线,即可收到来自卫星的电视或广播节目。 由于在覆盖效率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作为我国第一颗直播卫星,未来中星9号直播卫星的投入使用
绿色产业从这里崛起——黔东南林下经济发展扫描本报记者吴会武
作者:暂无 来源:黔东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黔东南被誉为“森林之州”,森林面积190.46万公顷,覆盖率达62.78%。林下资源的合理开发,是林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出路,也是我州发展绿色产业的一大优势。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走进黔东南,如同置身一个天然“大氧吧”。上山、下水,穿行于山水之间,在饱尝大自然原生态
月亮山麓军歌壮——从江县人武部正规化建设扫描本报记者吴会武
作者:暂无 来源:黔东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和平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怎么抓才能形成战斗力,才能确保打得赢? 从江县人武部领导班子认为:人武部人员再少也要有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再特殊也要高标准,担负的任务再艰巨也要谋打赢,必须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要求,努力提高以核心军事能力为主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这个战斗
國開長王益「雙規」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11日電】 據《財經》雜誌網絡版報道,國家開發銀長王益(見圖)沒有參加6月10日下午的國家開發銀行行長碰頭例會,已於端午節期間被「雙規」。國開內部高層人士證實王益已
黄鹤与知学校系列报道之一苦乐知路
作者:吴小东  来源:21世纪教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  知学校    北京大兴区  校长  办学思想  农民工子女教育 
描述:黄鹤.这位被教育学家们称为“陶知迷”和“教育迷”的“知路上后来人”.因于2001年8月创办知学校(原棚鹏学校).要在当今中国践行陶知教育思想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刊总第七期曾发表《黄鹤和他
干这一,就要不辱使命
作者:王德胜 罗雄鹰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干这一,就要不辱使命
论:戏曲编剧艺术漫笔
作者:一峰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琵琶》    王世贞  《闲情偶寄》  《西厢》  文学性  戏曲语言  关汉卿  《牡丹亭》 
描述:论──戏曲编剧艺术漫笔北京/一峰平日观剧,每当发现那些最精彩的戏曲剧目的编剧,往往是谙熟戏曲艺术规律的人,不由得总要想到明臧晋叔在他选编的《元由选·序》中那段关于名家、行家的议论。他在这篇短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