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1)
报纸(10)
会议论文(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9)
地方文献 (3)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6)
2010(1)
2009(6)
2008(2)
2007(1)
2006(4)
2001(2)
1998(3)
1997(3)
1988(3)
按来源分组
铜川日报(2)
其它(2)
淮北日报(1)
法制博览(1)
中国青年报(1)
青年参考(1)
岳阳晚报(1)
珠江晚报(1)
工人日报(1)
人文杂志(1)
学会道歉
作者:乐光辉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社会生活  精神文明  适当的机会  感情破裂  采取补救措施  实际行动  “对不起”  产品质量  政治见解 
描述:学会道歉乐光辉人立于世,总要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与芸芸众生相交。尽管每个人的知识阅历各不相同,与人交往的形式和质量也千差万别,但在社会生活的长期交往中,谁都不能避免自己不出点差错,难免有得罪于人
周代狩猎文化述略
作者:黄琳斌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狩猎文化  《诗经》  《周礼  周人  周宣王  狩猎诗  吕思勉  社会生活  环境保护观念  自然地理环境 
描述:。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我们固然不能简单地从这个数量对比中断定狩猎在周代经济生活中唱主角,但它至少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周人对狩猎的重视程度。再从这13首狩猎诗本身分析,其主人公涉及天子、诸候、士大夫
试论宋代士大夫的法律观念
作者:陈景良  来源:法学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法律观念  法律文化  合法权益  王安石  欧阳修  私有财产权  《名公书判清明集》  社会生活  司法实践 
描述:试论宋代士大夫的法律观念陈景良以创造“理解的社会学”(VerstehendSoziologie)闻名于世的马克斯·韦伯①(MaxWe-ber,1864—1920),在研究近代法制合理化的过程中,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即法律的发展不仅受经济条件及权...
试论李觏的历史观
作者:钟阳胜  来源: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我国古代  社会历史  社会生活  物质生活  客观规律  道德问题  人类社会  思想  封建社会 
描述:讲李先生文集》)。李觏和王安石、张载处于同一时代,是一个具有革新思想的哲学家。据王安石说,他们之间有过交往,并有许多共同的思想。在李觏的著作中,象《富国策第一》、《富国策第五》、《富国策第六》、《安民策第一》、《平土书序》、《原文》和《礼论第一》等等,许多都涉及到了社会的政冶、经济和伦理道德问题,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哲学史上自管仲以来的唯物主义倾向,提出了不少在欧洲哲学史上直至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和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才能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见解。如果说,与他同时代的张载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易经》看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
作者:从希斌  来源:法学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经  司法制度  西周时期  诉讼当事人  刑罚  司法审判  社会生活  周礼  奴隶主贵族  刑事案件 
描述:社会的生活。这些生活在当时一定是现存着的。所以如果把这些表示现实生活的文句分门别类地划分出它们的主从来,我们可以得到当时的一个社会生活的状况和一切精神生产的模型。因为它不但勾勒了
野诗情趣录
作者:杨光治  来源:天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社会生活  野史  江南  性格  古代诗歌  读者  苏门  无名  文学遗产 
描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大多数采用俚语来写。充满谐趣,读起来特别隽永有味。笔者对野诗搜集久矣,曾
闲话诗的意境
作者:李胜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的意境  欧阳修  闲话  “半”  王安石  主观思想  客观事物  艺术天地  自然景物  社会生活 
描述:山早行》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作者只用了十个字,就十分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幅山村秋景的图画。其间有破晓的鸡啼,有晨风中的茅舍,有西坠的
杜甫对绝句的创新
作者:吕思源 李伟梁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为六绝句  创新  杜甫  胡应麟  生命力  文学作品  传统风格  题材  社会生活  形式 
描述:歧;而杜老的绝句正是创新之作,其影响是积极的,应予充分肯定。古往今来,凡是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肯定是创新之作。文学作品,唯有创新,才能经得起不断发展的社会检验,才能恒古生辉。杜老绝旬之所以能至今留传,其生命力就在于从题材、风格、形式、语言等方面都作
古籍中的饮食文化
作者:华献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饮食文化  《随园食单》  《齐民要术》  古籍  《易经》  《金瓶梅》  《清明上河图》  社会生活  《周礼》  文化内涵 
描述: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独具特色。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把饮食列入文化艺术的范畴,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生理之欲,更要求色、香、味、形、器,甚至环境、礼仪、风俗等等全方位的审美、协调,同时还要求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紧密结合...
独特风格与习惯性局限——论刘绍棠的长篇小说《这个年月》
作者:何思玉 宋立民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独特风格  长篇小说  习惯性  新时期文学  道德价值判断  文学作品  社会生活  传统道德  改革方案 
描述:亲们树碑立传,为儒林村撰写村史:推出了以《蒲柳人家》为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