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女性意识
-
作者:顾慧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从人性的高度探寻女性的生存处境,又从女性的角度呼唤人性的解放。《牡丹亭》是其“至情”思想最光辉的结晶。本文试图探究其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对汤显祖
-
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
-
作者:思严 来源:集萃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
-
《紫箫记》散论
-
作者:段启明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霍小玉 牡丹亭 戏剧创作 作品 代表作 新时代 成就 作者 故事情节
-
描述:钗记》取而代之,所以在汤剧研究中一向不被重视.当然,汤氏戏剧创作的成就,无疑体现在“四梦”,尤其是代表作《牡丹亭》之中;但为了深入探讨汤显祖的思想及其戏剧创作的特殊成就,《紫箫记》作为作者早年
-
《娇红记》三论
-
作者:郑尚宪 张冬菜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悲剧 孟称舜 爱情故事 汤显祖 元明清 戏曲家 牡丹亭 女主人公 红楼梦 杜丽娘
-
描述:后的爱情悲剧”。然而在一代大师汤显祖及其不朽巨著《牡丹亭》的近距离逼视下,《娇红记》的
-
汤显祖及其《邯郸记》
-
作者:李晓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邯郸 戏曲研究 临川四梦 思想意义 王骥德 牡丹亭 佛道思想 张居正 人生态度
-
描述:,被后人笑为点金成铁的孟浪汉。王骥德却认为此记曲词胜《牡丹亭》,曰:其掇拾本色,参错丽语,境往神采,巧凑妙合,又视元人别一蹊径,技出天纵,匪由人造。吕天
-
《邯郸记》评议
-
作者:张燕瑾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全集 邯郸 牡丹亭 作家 评议 否定 创作意图 戏曲研究 文艺创作 创作状态
-
描述:有过交往,且关系密切,对汤翁了解深切。然而又不尽然。文艺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旦进入创作状态,作家投入的是感情,用感情写作,有时甚至是作家本人的理智所左右不了的。形象的文艺作
-
明末《牡丹亭》评点改编本研究
-
作者:郑晓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评点本 改编本
-
描述:手法,塑造出更为丰满而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出更为深刻的思想主题;此外,在场面...
-
从《牡丹亭》论汤显祖的平民文学观
-
作者:龙怀菊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平民文学观
-
描述:时社会思潮对其影响等方面的考察,进而论述汤显祖平民文学观形成的深刻原因。
-
从汤显祖的科举经历看《牡丹亭》副主题
-
作者:伏涛 孙德林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 科举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牡丹亭》是描写柳梦梅、杜丽娘之间生死相恋的一部爱情名剧,它可以与《西厢记》相媲美,但它的主题并不单一,结合汤显祖的科举经历,解读《牡丹亭》文本,可以从苗舜宾、柳梦梅、陈最良这三个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
浅谈《牡丹亭》的二合思维特征
-
作者:王远秋 陈扬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合思维 二合思维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
描述:特点。作为传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的《牡丹亭》也在戏剧的主旨、人物及结构中体现了二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