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5)
报纸(19)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7)
地方文献 (38)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7)
2013(5)
2011(11)
2009(7)
2008(8)
2006(7)
2005(5)
2002(5)
1999(5)
1989(2)
按来源分组
青春岁月(2)
甘肃高师学报(2)
社科纵横(1)
大舞台(1)
中国翻译(1)
淮海文汇(1)
文化市场(1)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1)
艺海(1)
影剧新作(1)
论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牡丹亭》  情至说  情至说  梦幻  梦幻  心理流程  心理流程 
描述:色彩。本文对剧作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心理情感流程(即所谓心灵的辩证法)作了较为深刻的剖析
打击医更应是 政府的职能
作者:暂无 来源:黑龙江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打击医更应是 政府的职能
改革应是“帕累改进”
作者:邹薇 庄子银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
区分象征和物言志
作者:杨帆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物言志  象征  表现手法  表达  艺术手法  王安石  形象  作者  区分  概念 
描述:象征和物言志是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各类考试多有涉及。许多同学甚至老师都感到,这两种表现手法非常相似,难以区分。现对这两种表现手法浅析如下:象征和物言志都借助某一物象来表述另外的东西
物言志 含蕴有味
作者:乐燎原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物言志  古典诗词  表现手法  表达  王安石  作者  作品  诗法  主旨  客观事物 
描述:诗法指津"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寄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两个梦幻的爱情世界——论《仲夏夜之梦》与《牡丹亭》中梦幻
作者:李聂海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仲夏夜之梦  爱情世界  真与幻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梦幻世界  矛盾关系  人生如梦  非理性 
描述:两个梦幻的爱情世界——论《仲夏夜之梦》与《牡丹亭》中梦幻
浅谈戏曲中的梦幻表现
作者:李晓林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梦境描写  汤显祖  中国古典戏曲  牡丹亭  临川四梦  梧桐雨  舞台时空  中国戏曲  明代戏剧 
描述:临川四梦”的写作原因归结为“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可见梦境在剧作家的写作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同时一
汤显祖的“梦幻剧场”及其人文关照
作者:焦凤翔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梦幻剧场  人文关照 
描述:通过解构文本来分析汤显祖的社会人生体验在"临川四梦"中的艺术折射,剖析"梦幻剧场"独具的运思匠心,探讨内蕴于其中的深厚久远又浪漫温情的人文关照。
吴澄解、补二法治疗外损初探
作者:梁皓越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虚劳病  外损病     
描述:本文对清代虚劳专家吴澄所著的《不居集》进行探讨,从使用原则、所治病证、组方原则、解二法对比4方面论述了吴澄解、补二法在外损证中的运用,旨在为虚劳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古史诗鍼》应是晚清人
作者:马卫中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的看法,请教于许、王二先生和其他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