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367)
期刊文章(4729)
会议论文(84)
学位论文(10)
图书(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158)
地方文献 (25)
才乡教育 (10)
非遗保护 (4)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3(235)
2012(294)
2011(294)
2009(238)
2008(253)
2007(228)
2005(197)
1996(114)
1988(117)
1986(82)
按来源分组
其它(83)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8)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5)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
两岸关系(1)
文化遗产(1)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1)
求是(1)
流行歌曲(艺考)(1)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
教学中“批评”的灵活运用
作者:谢芳  来源:新课程.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批评  教学  体罚学生  《三字经》  教育形式  社会经验  优质教育  王应麟 
描述:一个"灯塔"的角色,给孩子的成长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优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不能体罚学生,
数学课应是美的
作者:吴江辉  来源: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课  乐学  学生  教学 
描述:让数学课因这些美而溢彩,让我们的学生乐学数学、乐用数学,从而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伤仲永》教学
作者:石泽镒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  有补于世  伤害  理解  抒情为主  异能  钱币  作者  全文  王安石 
描述:一、从“伤”说起《伤仲永》,题目中的“伤”字应该怎样理解?通常都将“伤”理解为“哀伤、惋惜”之意,认为《伤仲永》一文,旨在为方仲永的不务学而哀伤、惋惜!但观《伤仲永》全文,却并非以抒情为主,而是以叙事为主,辅之以议论。所以,我认为,题目中的“伤”应该理解为“伤害”,意即“遭到伤
浅谈《泊船瓜洲》的教学
作者:张有传  来源: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气象  王安石  三个方面  教学  泊船  执政  表达  辞职  重返  理解 
描述:《泊船瓜洲》是王安石推行新法,被迫辞职回乡路过瓜洲时,怀念金陵故居所写的。它表达了诗人在南归途中,看到实施“新法”后带来的新气象,想再接再厉,重返朝廷执政的意愿。教学时,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抓重点字词,理解叙事诗句。这首诗的头两句
透明和互动:司法考试应是榜样
作者:陈创东  来源:新京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司法考试  六级考试  提出异议  公开透明  双向互动  资格考试  高考试题  法治精神  样本  公务员考试 
描述:透明和互动:司法考试应是榜样
教育应是心与心的互动
作者:刘秀英  来源:少年儿童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人  寒冷地区  唤起人  心理能量  御寒服  秦文君  重点高中  人的教育  本质区别  素质教 
描述:教育应是心与心的互动
语文课堂应是有效、多向和高质量的互动
作者:孙锁梅  来源:沙棘(科教纵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  多向  教学工作  战场 
描述:新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课业心理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战场,这个战场的胜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
理想的课件应是这样的
作者:邢建英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多媒体  多媒体  教学  教学  课件  课件  应用  应用 
描述:近年来,多媒体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引入课堂教学。随着我校多媒体设施的不断完善,我校的教师们也在不断努力探索这一新的领域,希望能将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多媒体因为具有能将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
元明清文学的特点和教学刍议(下)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文学  明清戏曲  作品  教学  小说  昆腔  清诗  汤显祖  发展史  《西厢记》 
描述:一、元明清诗文的研究是薄弱环节 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依赖于元明清文学研究的成果。对汗牛充栋的元明清文学作品,我们的研究,还是非常肤浅的。本文的上半部分(载本刊一九八五年第二期),我们论述了元明清文学
杜甫《登高》的诵读赏析式教学
作者:张小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教学  赏析  诵读  杜甫  沉郁顿挫  代表作  胡应麟 
描述:《登高》是杜甫律诗的代表作,写景苍凉阔大,抒情沉郁顿挫,格律精细工整。胡应麟说:"精光万丈,力量万钧","为古今言律第一"。教学《登高》,要抓住"诵读诗句、赏析联想、感悟升华"几个环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