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67)
学位论文
(4)
会议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9)
才乡教育
(11)
地方文献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2
(5)
2011
(4)
2007
(3)
2006
(3)
2005
(2)
2002
(3)
2001
(3)
1995
(3)
1988
(3)
1982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6)
江西社会科学
(4)
哲学研究
(2)
美与时代(下)
(2)
广东社会科学
(1)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1)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儒学
大乘佛教
太极图说
如来藏
人性
哲学心理学
思想
天地
哲学本体论
道统
宇宙
陆九渊
吕祖谦
创作论
吴澄
体用
性之情
天人合
“理”
儒家
内在超越
心学
顿悟
失落
回忆说
价值
天理人欲
历史观
古代哲学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心性本体论】搜索到相关结果
59
条
陆九渊教育哲学之
心性
论研究
作者:
顾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陆九渊(象山)通过天人合一的儒家公理完成了天道与人道相接的理论论证,借助于道理的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和至高无上性完成了由自然之道理向社会之道理的过渡,并赋予人道已纯然至善的特性。因此,从本体
张栻教育哲学的
心性
论
作者:
沈清华
来源:
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心性
论
道德修养
培养目标
理学家
陆九渊
朱熹
天人合
心与理一
人性的内容
描述:
张栻教育哲学的
心性
论沈清华张(1133─1180),字敬夫(钦夫),号南轩,今四川绵竹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他是南宋著名教育家,曾创办城南书院,主教岳麓书院
试论朱熹与陆九渊
心性
论的区别
作者:
李延仓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嘉
陆九渊
心性
论
描述:
朱嘉和陆九渊作为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和心学的重要代表,二者对
心性
的体认和把握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二者
心性
论的相通之处共同反映了理学思潮的特征,但二者的
心性
论也有区别。本文从心、性以及
心性
关系等方面详细
陆九渊教育哲学之
心性
论研究
作者:
顾春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陆九渊教育哲学之
心性
论研究
吴澄
心性
论对韩国的影响
作者:
孙美贞
来源:
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心性
论
韩国
影响
描述:
中国理学自朱熹到阳明的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是以吴澄为代表的。吴澄既崇尚朱子学,又兼综陆学,具有心学因素。13 世纪,
心性
论传入韩国,极大地影响了李朝性理学的发展路线
明代初期的
心性
道德之学
作者:
刘宗贤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
道德
明代初期
陈献章
明儒学
知识分子
“理”
陆九渊
朱陆合流
道德实践
方孝孺
描述:
文人学土,一方面却不许将官任用他们,“太祖于国初所克城池,令将官守之,勿容儒者在左右议论古今”冲
1
辰:(国初事迹》,其目的是防备有能力的知识分子与部下将官结合会威胁他的地位①,有碍其统一大业的实现。明
论王安石对儒家
心性
论传统的超越
作者:
魏福明
来源:
学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心性
论
王安石
超越
描述:
付诸实现,从而超越了发端于先秦思孟学派,成熟于宋明理学的狭隘
心性
论传统。
象山“心即理”说的
本体论
诠释:[陆九渊]
作者:
董平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心学
中国
宋代
描述:
象山“心即理”说的
本体论
诠释:[陆九渊]
论陆九渊《易》学
本体论
的心学建构
作者:
杨月清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人。南宋著名哲学家。中年以后,开始讲学,游学活动先因中进士在家候职辟“槐堂”讲学,后以祠禄官闲居时在江西贵溪应天山立“精舍”讲学……
梅心的世界
作者:
徐琳
来源: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寒冷
王安石
世界
季节
心性
遮蔽
困惑
失落
童音
描述:
乎感觉不到寒冷,尽情地与雪花为伴。是啊,她们是如此的相像,晶莹剔透,纯洁无暇。梅花正是属于这个寂寞寒冷的季节。突然想起王安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