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25)
报纸(41)
图书(14)
学位论文(10)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49)
地方文献 (24)
宗教集要 (7)
非遗保护 (5)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36)
2012(34)
2011(28)
2010(29)
2008(23)
2007(32)
2006(14)
2005(14)
2002(13)
1995(14)
按来源分组
历史学习(4)
江西教育科研(3)
视野(2)
奋斗(1)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1)
核地知与行(1)
上海土地(1)
观察与思考(1)
喜剧世界(下半月)(1)
杉乡文学(1)
历史中闪回着的黄袍——宋代的文运昌盛与书院文化勃然大兴
作者:李海燕 许小轩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文化  江书院  宋代  白鹿洞书院  闪回  江西  历史  陆九渊  大兴  理学 
描述:经典.自己做了皇帝。这领加在武将身上的黄袍.从此被浓墨重彩地写进了史籍之中。
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及其价值审视
作者:魏佐国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思想  当代价值 
描述:王安石对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管理及考核均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主张,这既是北宋中叶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也与王安石自身的人生体验和中国传统的人才观念相关联。作为王安石革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思想中的许多闪光点对我们今天人才工作的展开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安石新学的训诂学审视
作者:李文澤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化研究  宋神宗  新学  宋代  北宋  解释  文字  文献通考  王氏父子 
描述:运动,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宋代山水词的文化审视
作者:章尚正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士人  王安石  欧阳修  庆历新政  熙宁变法  山林  士大夫  宋王朝  政治家  文化审视 
描述:间包蕴着种种文化观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文化,就其静态结构而言,可以区分为三个层面:外层是物的部分,指社会的经济形态;中层是心物结合体,主要指社会组织
论北宋学者对汉唐经学的重新审视
作者:杨世文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之道  北宋  文化研究  孔子  儒家文化  王安石  儒者  宋代  危楼  注疏 
描述: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学就被作为统治思想。但是,儒学成为官学之后,也为其衰落埋下了种子。一方面儒学变成了神学,排斥非正统学说,失去了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阻断了吸收新思想、注入新活力的通路;另一方面儒学成为了经学,陷入了繁琐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泥潭。因此清儒方苞说:"由弘(案:指公孙
黄鹤楼史话
作者:姚伟钧 李明晨  来源:武汉出版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黄鹤楼  历史 
描述:黄鹤楼史话
《顾曲斋元人杂剧选》审视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杂剧  编选者  雅俗之间  语言风格  王骥德  个性自由  《菩萨蛮》  晚明时代  汤显祖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描述:《顾曲斋元人杂剧选》审视
千秋功罪任评说:苏轼与王安石关系及其评价的审视
作者:喻世华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轼  王安石  王安石  关系  关系  评价  评价 
描述:千载的不了公案埋下了伏笔。简单而复杂的苏、王关系,其实牵涉到两人在思想、文化、政治、性格诸方面的全面冲突。
对唐宋经典作家仕隐思想的重新审视
作者:张文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作家  仕隐  唐宋  作家研究  评判标准  学术界  评价 
描述:经典作家的重新审视及其评价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宄其原因,一是经典作家研究过热,渐渐出现一些被“悬置”的现象和问题,有感于此,学界重提经典作家研究之重要性:二是研究观念、价值评判
李泰伯疑孟公案的客观审视
作者:杨海文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泰伯  《孟子》  王道政治学  义利之辨  原则性  李觏  《四库全书总目》  思想史  王安石  范仲淹 
描述:《内治论》引‘仁政必自经界始’,《明堂制》引‘明堂,王者之堂’,《刑禁论》引‘瞽叟杀人,舜窃负而逃’,《富国策》引‘杨氏为我,墨氏兼爱’,《潜书》引‘万取千焉,千取百焉’,《广潜书》引‘男女居室,人之大伦’,《损欲论》引‘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本仁论》引‘以至仁伐不仁’,《延平集序》以子思、孟轲并称,《送严介序》称‘章子得罪于父,出妻屏子,而孟子礼貌之’,《常语》引孟子‘俭于百里之制’,又详说之。由是言之,泰伯盖深于孟子者也。古诗《示儿》云:‘退当事奇伟,夙驾追雄轲’,则尊之亦至矣。今之浅学,舍经史子集而料小说,以为无根之游谈,故详辩之。”(《丹铅馀录》卷十四)①杨用修这则笔记亦见《升庵经说》。王云五先生主编的《丛书集成初编》曾据清人李调元辑刊的函海本排印此书,卷十四这则笔记段末有一双行小字夹注颇值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