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9)
报纸(80)
学位论文(16)
会议论文(5)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2)
地方文献 (91)
非遗保护 (4)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55)
2012(24)
2011(20)
2004(16)
2002(12)
2000(6)
1990(10)
1988(2)
1986(6)
198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5)
陕西戏剧(2)
文教资料(2)
词刊(2)
文艺生活:下旬刊(1)
今日海南(1)
商业研究(1)
散文(1)
中华民居(中旬版)(1)
全国新书目(1)
浅议地方志与地方
作者:胡树滨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志  地方  《周礼》  两汉 
描述:地方志也称方志,最早记载于《周礼》;地方史即地方简史,起始于两汉。地方志与地方史都是记述历史的著述,自古以来,志与史始终同时并存,志中有史,史中有志,即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与区别。
学校应是令人敬畏的地方
作者:巴晓芳  来源:师道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  学校  敬畏  敬畏  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和谐稳定  安全防范  安全防范  中央领导  中央领导  温家宝总理  温家宝总理  政治任务  政治任务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 
描述:校园惨剧一再发生!惨案惊动中中央最高层。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严防类似案件再次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周永康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教育部连续下发紧急通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意见,落实校园安全措施。……
从“临川四梦”到冯氏“三言”:论汤显祖与冯梦龙的情观及差异
作者:潘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文学家  文学家  尊情文学观  尊情文学观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戏剧  戏剧 
描述:本文简要介绍了 汤显祖与冯梦龙这两位为情而书的杰出文学家以及他们在我国文学发展史所具有崇高的地位。论述了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作家自身的生活背景而导致了他们情观的差异,通过对他们的情观、“四梦”和“三言”的研究,以及在同一视角下的比较分析,结果发
浅较莎士比亚与汤显祖
作者:黄杨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  戏剧  异同  异同 
描述:方面进行了比较浅析,以了解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各自的创作、中西方社会文化及戏剧差异,对跨文化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关汉卿应是人文奥运的嘉宾
作者:李汉秋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情节结构  剧目资源  关汉卿  人文奥运 
描述: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大力实施人文奥运。2008年正是北京伟大戏剧家关汉卿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50年、从事戏剧创作750年的时候。他的戏剧活动和辉煌成就,是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
汤显祖和莎土比亚
作者:李国文  来源:新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土比亚  汤显祖  东西方  戏剧  巧合 
描述: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但他们却难得巧合地同在公元1616年逝世。
遂涉徘优体,将延岁月身:汤显祖的创作巅峰及其经济与性命之学
作者:黄莘瑜  来源:明代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  创作心态  内省  自我 
描述:,提供舒展弛放的场域。并且这三出以「情」为角色核心的戏剧,都同样指向「主人翁」何在的求索。因此汤氏剧作除了关涉娱乐和生计,当不乏对生存实相的揣摩与观照。本文将试图从张力浮现的主要成因和场域,说明汤氏
事业单位本应是干事的地方,许多却变成了养人的地方。把养人的
作者: 张鸣   来源:三湘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事业单位本应是干事的地方,许多却变成了养人的地方。把养人的
寻觅知音
作者:商亚忠  来源:词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寻觅知音  人生  流水  高山  诉说  相约  地方  传声  黄鹤  抹去 
描述:寻觅知音
编辑生活絮笔(九)
作者:滕明道  来源:中国出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编辑工作  剪刀加浆糊  作者  地方  施工图纸  故事  批评  提纲  方言 
描述:不该批评王安石不知道是不是从北宋时代开始的,人们就一直流传着一个王安石错改他人诗稿的故事。说是王安石有一回,路过一个小地方。当地一位诗人拿了自己写的一首诗,求教于王安石。诗中有两句是这样的: 明月当空叫, 黄犬卧花心。王安石觉得此两句文理不通:“明月”怎么能“叫”?偌大的“黄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