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紫金岁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通鉴》 《资治通鉴》 《通志》 编年体史书 王安石 三个阶段 《史记》 史学 举撮机要
-
描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官至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御史中丞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规模宏伟,成就空前,是中国古代编年体通史巨擘
-
毛泽东评点《资治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湖南党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通鉴》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史记》 王安石 动摇不定的人 司马迁 政见不同 经验教训
-
描述:毛泽东评点《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北宋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毛泽东十分喜爱这部书。他的藏书中既有《通鉴》的线装本,也有标点平装本。出差视察随身携带《通鉴》,休息
-
读破《资治通鉴》的毛泽东
-
作者:暂无 来源:广西地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读破 王安石 中国古代 千秋功罪 批判分析 政见不同 《通鉴》
-
描述:读破《资治通鉴》的毛泽东毛泽东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阅读的印迹。他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是好几个小时
-
毛泽东谈《资治通鉴》
-
作者:李树柯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毛泽东 《通鉴》 司马光 王安石 中国古代 《史记》 提出反对意见 学而知之 《左传》
-
描述:是没有时间了。”话里充满了惋惜和遗憾,他却没有丝毫的消沉与感伤。
-
毛泽东读过十七遍《资治通鉴》
-
作者:成国银 来源:党史博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毛泽东同志 《史记》 司马光 王安石 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 编年史 中国史 政见不同
-
描述:19岁的毛泽东就开始阅读这部书,并由此开始奠定了了解中国历史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历史古籍的阅读、整理、出版极为关注。1954年,第一次全国
-
论井田制度(续)
-
作者:金景芳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井田制度 《说文解字注》 《孟子正义》 《孟子》 余夫 提出异议 滕文公 《周礼 焦循 赵岐
-
描述: 7.圭田 余夫之田 闲田余地《孟子·滕文公上》说: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周礼·地官·遂人》说: “余夫亦如之。”赵岐《孟子》注,释圭为絜(同洁)。焦循《孟子正义》提出异议。他说: “《说文·田部》云:‘畦:田五十亩曰畦。从田圭声。’段氏玉裁《说文解字注》
-
《资治通鉴》与王安石变法对峙的内容考察
-
作者:李良芳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熙丰变法 熙丰变法 朋党 朋党 选择宰执 选择宰执
-
描述: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实施变法而退出政府中枢,在洛阳编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史鉴中反映司马光对政敌进行攻击最具攻击力的有两个方面:以历代朋党之争的祸害和最高统治者对朋党的残酷惩治拟喻现实,劝勉
-
秦始皇为什么要杀吕不韦:读《资治通鉴》之三
-
作者:韩毓海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吕不韦 秦始皇 政治制度 王安石 司马光
-
描述:奏始皇正是通过解决吕不韦集团的问题,塑造了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这种抉择的裂度和思考的深度,并不是司马光这样一味与王安石对着干的书生所能体会万一的。
-
中国古代音乐史(续)
-
作者:陈四海 来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中国古代音乐史(续)
-
古代的筝(续)
-
作者:金建民 来源:乐器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禹锡 王廷陈 晏几道 玫瑰 欧阳修 白居易 义甲 秦筝 唐朝 旧唐书
-
描述:三、柱唐朝诗人朱湾在《筝柱子》一诗中写道:散木今何幸,良工不弃捐.力微惭一柱,材薄仰群弦,且喜听相应,宁辞迹屡迁.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这里所咏的筝柱是木质的.木柱多用花梨或紫檀制成,美其名曰玫瑰柱: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宝柱秋雁行.(刘禹锡《伤秦姝行》)雁促玫瑰柱,莺喧锦绣筵.(王廷陈《闻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