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梦》:当昆曲遇上芭蕾
-
作者:木木 来源:读者欣赏(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昆曲 芭蕾舞团 爱情故事 观众 芭蕾舞剧 心路历程 柳梦梅 汤显祖
-
描述:转的心路历程。很多观众形容它是中国版《人鬼情未了》
-
谈戏曲舞台上的殉情女性形象
-
作者:张萍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舞台 杜丽娘 人物形象 爱情悲剧 中国戏曲 流行歌曲 汤显祖 女性形象 爱情故事 女子
-
描述: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使萍水相逢的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甚至有人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世界上的情痴比比皆是,仅以中国戏曲中的人物形象而论,不胜枚举。
-
昆曲青春化与商品化的困境
-
作者:郑培凯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商品化 牡丹亭 表演艺术 文化传承 汤显祖 文化艺术 演出 传统艺术 意识形态
-
描述:苏州曲家出来改编,以配合苏州一带流行的腔调。当时在文坛上惹起了一场风波,使得原作者汤显祖大为不满,批评改编者不懂他的意趣神色,为了符合苏州流行的昆腔,云便吴歌,破坏了原剧的精神。
-
昆曲语境中的同性恋现象
-
作者:陈益 来源:寻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同性恋 昆曲 李渔 汤显祖 传奇 男权社会 家班 牡丹亭 张凤翼 男旦
-
描述:昆剧团联合推出昆曲《怜香
-
百戏之祖(一):从昆山起源的昆曲
-
作者:陈益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方文化 昆曲 昆山腔 魏良辅 汤显祖 百戏 昆剧 演出 苏州 牡丹亭
-
描述:过程。人类幼年期的娱乐,与我们童稚时代的玩耍嬉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以舒解筋骨、平衡心理、陶情冶性为目的,乃至需要从中获得思想教益时,人们的娱乐才进入了自觉的层面。 在悠远绵长的中国文化史中,“百戏”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最早提到百戏的,是《后汉书·安帝传》:“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这里的百戏,指的是“各种各样的戏”、“百戏”来自民间,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杂技表演,又称“散乐”。它是从秦汉时期逐渐兴起的,到了汉唐时期,随着西域的胡乐杂技传入中国,民间百戏有机会吸收外来文化,使表演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技巧也不断提高。 我们从汉代的绘画雕塑遗存中,可以看到宫廷宴乐百戏演出的浩大场面,想象当时热烈的情绪氛围和强烈的感官刺激。当时,宴乐百戏已经成为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最普遍最流行的一种方式。
-
《浮生六梦》:百感人生尽付昆曲
-
作者:罗屿 来源:新世纪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杜丽娘 恭王府 江苏省 牡丹亭 红楼梦 演出 汤显祖 寻梦 柳梦梅
-
描述:六出关于梦的名段,好似人生百态,在柔美的昆曲中,与我们不期而遇胡同深处,庭院深深。水榭边,丝竹声声。歌台上,水袖曼舞。将相王侯、才子佳人一个个粉墨登场。这一切都好像梦中的情景。2008年8月底
-
至情至性 梦幻之美 光怪陆离的昆曲世界
-
作者:于丹 刘刚 来源:中华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至性 杜丽娘 汤显祖 昆曲 牡丹亭 人生 柳梦梅 艺术形式 每个人 后花园
-
描述: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梦幻能够让我们蓦然心惊?在梦幻里面,我们究竟能触摸到什么?它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意味吗?谈昆曲,我们就从它的"梦"说起……
-
百戏之祖(二):从昆山起源的昆曲
-
作者:陈益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传习所 演出 演员 昆山腔 表演艺术 汤显祖
-
描述:,多少年来一直让人们传诵不息。 更值得一提的是《牡丹亭·游园、惊梦》。 以庭院春色满园时的环境变化,来衬托丽娘心情的纷繁复杂,写尽“一片断魂心痛”。在浓浓的诗情画意中,气氛的烘托与人物内心活动的探索
-
通变中的《牡丹亭》--在东南大学戏曲名家昆曲学术研讨会上的
-
作者:陈美林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汤显祖 通变
-
描述:表明《牡丹亭》仍与时俱进地处于“通变”之中;也只有如此,以《牡丹亭》为代表的昆曲方能在不断的流传中趋向繁荣。
-
有情有趣演红楼:昆曲《红楼梦》折子戏小析
-
作者:张弘 来源:曹雪芹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折子戏 昆曲 曹雪芹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汤显祖 戏曲 创作理念
-
描述:本文系昆曲《红楼梦》折子戏的编剧创作理念。文章从为什么以昆曲写《红楼梦》、为什么以折子戏写《红楼梦》、如何以昆曲折子戏写《红楼梦》三方面加以阐述,详细论述了本戏编剧的戏剧观及《红楼梦》剧本创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