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赤壁赋》和《》比较阅读
作者:金雅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赤壁  苏轼  游记文学  山川风物  议论文  叙议结合  描写  文章 
描述: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安石的《》可视为富有理趣的游记文学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描写重点不在山川风物上,而是借题发挥,因事说理;又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具体记叙来阐发
谈王安石的《
作者:马志伦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仁宗 
描述:》是王安石唯一的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是年王安石33岁,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通判。
》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张正耀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课堂教学    课文  梁启超  字词句  引导学生  作者  做学问  评价 
描述:学生的讨论) 生:作者开始说:“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之庐冢也。”这与我们所见到的一般介绍不同,它不是写景,而侧重于
》解读
作者:秦书兵  来源:神州(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解读  王安石  叙述 
描述:读王安石《》,不禁为其文字的简洁平实、不蔓不枝,叙述与议论的紧密结合,脉络结构的清晰完整叫好,为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及深思慎取的严谨仔细所折服,更为其尽志尽力、惟求无悔无憾的人生态度
刍议《》的主旨
作者:唐来才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主旨  安徽潜山  治学  至和元年  宋仁宗  古文观止  深思  文章 
描述:公元1051年至公元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他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补
重读《
作者:侯天宇  来源: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读  王安石  光线 
描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焉。” 王安石来到,游了华刚洞,不过玩得不尽兴。为什么呢?因为华阳洞里的景观虽美,并且越往里走所见越奇,但洞里光线暗
》主题小议
作者:张玉佳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深层思考  分析理解  内在联系  可译  外物  散文  人生  翻译 
描述:内在联系"。这三者之中,"志"可译为志向,"力"译为能力,"物"则译为外物。照此翻译,志、力物三者具备那么就可到达艰险且遥远的地方联系
读王安石《
作者:高深  来源:小品文选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石洞,是举着火把走向洞的深处的,愈往里走愈艰险,所见也愈奇妙。
不“”的游记:《》赏析
作者:孟斐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记  王安石  九方皋  考证  作者  游程  赏析  文字  思考 
描述:九方皋相马,遗形而得神,其用心在牝牡骊黄之外。这段话正可以移来读王安石的《》。这是王安石集中唯一的一篇游记(其《鄞县经游记》实为其任鄞县县令时巡视各乡工作的日录),除去例行的结尾,整齐
链起珍珠——《》的诵读之法
作者:朱振华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诵读  珍珠  诗文革新运动  教学难点  现代白话文  积极参加者  王安石 
描述:》一文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名篇。由于成文时代距今已近千年,其语言和现代白话文有了明显差别;又加之王安石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