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烈教授防治小儿哮喘病新论及系列方药研究
-
作者:孙丽平 冯晓纯 原晓风 王烈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哮喘病 小儿 防治 王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硕士研究生导师 方药 大学附属医院
-
描述:理论体系.经多年临床观察,以该理论体系为指导进行哮喘病防治研究,对减少哮喘病发病率和复发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
履职为民 凝聚图强:记人大代表、临潼区白庙村村委会主任王烈过
-
作者:暂无 来源:法治与社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村委会主任 人大代表 临潼区 实践“三个代表” 凝聚 调整产业结构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共产党员 重要思想 班子成员 实际出发 特色经济 小康生活 座右铭 团结村 群众
-
描述:“人大代表不是摆设,而是要真正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白庙村委会主任、共产党员王烈过的座右铭。他坚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龙宏道、卢建军、贾悦堂、张世恩从白庙村
-
王烈教授治疗小儿肺系常见病证的用方选要
-
作者:夏光欣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肺系常见病证 小儿 教授 王烈 治疗 临床研究 肺系病证 药物剂量 用药经验
-
描述:王烈教授毕生致力于小儿肺系病证的临床研究,其谓: “小儿之肺属娇嫩之脏,有易伤损的不足,临床见证较多, 但以热、咳、喘、哮、痰5种病症较多”。笔者有幸跟随王 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儿科肺系病证用药
-
李觏的教育思想刍议
-
作者:闵正国 黎华 来源: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在北宋江西名人中,李觏是最不得志且未人仕途的,其一生愤世嫉俗,报国无门,无法施展其“爱国、足民、强兵”的远大抱负。但他却是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不同凡响,颇具有独创性、警示性、现实性和战斗性。他是思想解放,
-
李觏的教育思想刍议
-
作者:闵正国 黎华 来源: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在北宋江西名人中,李觏是最不得志且未人仕途的,其一生愤世嫉俗,报国无门,无法施展其“爱国、足民、强兵”的远大抱负。但他却是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不同凡响,颇具有独创性、警示性、现实性和战斗性。他是思想解放,
-
《唐六典》性质刍议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六典》 行政法典 《唐会要》 唐玄宗 《唐律疏议》 格式律令事类 法律效力 《周礼》 《旧唐书》 《律》
-
描述:《唐六典》性质刍议宁志新《唐六典》的性质问题,不仅是中国法律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唐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为行政法典。以张晋藩、乔伟、王超先生为代表。张、乔
-
王安石人才教育改革思想刍议
-
作者:谭佛佑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改革思想 人才教育 全面改革 使用人才 培养人才 学校教育 合理使用 深刻认识 选拔人才
-
描述: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在北宋中期,宋王朝面临内困外患、危机重重的形势下,在强大的保守势力的围攻中,竟以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奋力掀起了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重大改革。对这场改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评价,学
-
佛学与哲理、禅趣诗刍议
-
作者:何懿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趣诗 陶渊明 诗歌创作 谢灵运 王安石 禅宗 士大夫文人 日常生活 佛学 “理”
-
描述:本文选取历史上一些著名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杜甫、王安石、苏轼等富有哲理、禅趣的诗作作为典型的案例加以剖析、以探求佛学东渐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交相融,不仅影响士大夫文人的心理建构.而且影响他们的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的轨迹。
-
关于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刍议
-
作者:李才栋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鹿洞书院 朱熹 书院官学化 中国教育史 陆九渊 南宋书院 吕祖谦 理学家 岳麓书院 公元
-
描述:者说重修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白鹿洞自此以中国教育史上最著名书院的形象树立起来,对后世学校教育,特别是书院的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之始末,本文
-
李觏经济思想刍议
-
作者:穆朝庆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农商关系 康国济民 北宋中期 商品经济 地主经济 宋真宗 官僚地主 重赋税 均田
-
描述:觏出生在江西建昌军南城一个破落的衣冠之家。少年时代他发愤攻读,常常鸡鸣而起,更深不眠。既把富贵寓于读书之中,又把康国济民作为誓志不逾的夙愿。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十三岁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