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389)
报纸(2400)
学位论文(185)
图书(104)
会议论文(69)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5)
历史名人 (3205)
文化溯源 (13)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651)
2012(733)
2011(532)
2010(638)
2009(570)
2008(589)
2005(209)
2004(178)
1999(127)
1978(3)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81)
戏剧艺术(70)
社会科学战线(10)
小康(7)
文史参考(2)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1)
管理学家(1)
青苹果(高中版)(1)
团结报(1)
王骥德与吴江派问题的再探讨--与夏写时先生商榷
作者:陈建华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江派  王骥德  音律  汤显祖  曲律  戏曲创作  商榷  徐渭  批判  切中要害 
描述:论与剧作风格进行了探讨,举出了种种王与沈璟的联系的材料,说明了王骥德不仅属于吴江派,而且是吴江派中的主要成员。本文打算在徐文的基础上对王骥德与吴江派的关系再作一番探讨。
王次回“疑云”“疑雨”诗探考
作者:黄世中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艳体诗  李商隐  自注  崇祯  贺氏  妻子  艺文志  钱谦益  清初  汤显祖 
描述:,所以擅绝也。后之为此体者,言之惟恐不尽,诗焉得工?故必琴瑟钟鼓之乐少,而寤寐反侧之情多,然后可以追韩轶李。金沙王次回结撰深得唐人遗意,诵之感心(女雩)目,荡气回肠。”以上评价可谓甚高。所谓“小元白”,“深得唐人遗意”,即步武元白李韩而得之。稍后之袁子才甚至许其为
贾宝泉散文印象
作者:鲍风  来源:写作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  游子心态  王国维  童年情结  作者  古典情韵  漂泊感  童年生活  境界  汤显祖 
描述:王国维论词重在“境界”二字,论散文同样看重“境界”。汤显祖说:“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尽管其意旨在讲情景交融,而此情定生于此景之中,方能动人。现代人写散文讲究造境的已不多了,大都是直抒胸臆
简介《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
作者:陈汝衡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曲艺术  汤显祖  工具书  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  永乐大典  杜丽娘  太平广记  次序排列 
描述:科全书》这一近似《类书》的图书名称,乃是海通以后,从外国引进并介绍来的。中华书局旧《辞海》《百科全书》条,只有简单的下面几句话: 《百科全书》(Encyclopedia)包罗各种知识,分门别目依一定次序排列,以便参考之
京剧与当代审美
作者:胡笑蓓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代审美  京剧程式  中国近代史  中国京剧  花雅之争  人文主义  社会价值  审美感应  历史  汤显祖 
描述:汉卿那样“感天地而泣
论我国民族戏剧观的形成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观  戏剧文学  民族戏剧  我国古代  汤显祖  戏剧表演  审美特征  寓言性  戏曲  歌舞剧 
描述:所云戏剧观,是就个人而言,是个人的戏剧观。1962年4月,佐临同志在广州“全国话剧、歌剧创作座谈会”上就戏剧观作长篇发言,随后发言以《漫谈“戏剧观”》为题发表于同月25日《人民日报》。佐临同志说,在长期的戏剧发展过程中,“久而久之,好的、被肯定的经验积累得越来越丰富,成为珍贵遗产,流传后代。这份遗产,当它系统化了,变成体系了,就形成戏剧观。”戏剧观“不仅指舞台演出手法,而是指对整个戏剧艺术的看法……”佐临同志常称“梅兰芳的戏剧观”、“戏曲的戏剧观”,我个人认为,实际上说的就是我国民族的戏剧观,不知确切否?佐临同志基于推动话剧发展的思考,在与布莱希特戏剧观、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观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民族戏剧观某些实质性内容所作揭示颇具启示性,引人入胜。二十余年过去了,重视这
论中国演剧观的形成—兼论中西演剧观的主要差异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品格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汤显祖  中国艺术  戏剧文学  戏剧演出  演员  戏剧表演  舞台形象 
描述:演剧观成熟于十九世纪,经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诸大师的总结,已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现代演剧体系。中国演剧观成熟于十七世纪,至今未经科学总结,正处于从古典演剧观向现代演剧观转化过程中。当前世界范围内,戏剧正努力改变自己以寻求新的地位。既然消除演出与观众的距离是不可能的,为满足与演出保持特定距离的观众视听需要而特有的戏剧艺术手段就无法抛弃,如此,戏剧舞台形象也就无法在与生活实际近似程度方面和电影,电视竞争。戏剧表演的出路何在呢?
清代戏曲作家事迹考略
作者:张增元  来源:文献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戏曲创作  清代  著录  作家  戏曲音乐  汤显祖  国立北平图书馆  乾隆  戏曲目录 
描述: 本文所论及的清代戏曲作家,在各种戏曲论著中,多是生平事迹不详或无考的,小文对这些清代戏曲作家事迹,做了一些新的探索,难免有不当之处,希同志们指教。一、胡盍朋清代以来各种戏曲目录失载,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页一四三五据《国立北平图书馆戏曲音乐展览目录》著录其《汨罗沙》、《海滨梦》传奇,为
试谈戏曲家的阮大铖
作者:季国平  来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阮氏  汤显祖  王思任  戏曲创作  戏曲家  创作思想  传统戏曲  中国戏曲  喜剧  虚构论 
描述:要“易歌演”的实践主张,以及“一笑有悟”的灵感论,也都是值得注意的。
田雯与《桃花扇》及其它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扇  史料  孔尚任  都察院  山东德州  金陵  扬州  舞台演出  汤显祖  御史 
描述:孔尚任《桃花扇》卷首《本末》收录此剧创作经过、舞台演出史料颇多。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少司农田纶霞先生来京,每见必握手索览。予不得已,乃挑灯填词,以塞其求;凡三易稿而书成,盖己卯之六月也。很明确,《桃花扇》之所以能于康熙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