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褒禅山记》课堂教学实录
-
作者:张正耀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课堂教学 褒禅山 课文 梁启超 字词句 引导学生 作者 做学问 评价
-
描述:对“褒禅山(华山)”“慧空禅院”由来的考证。 师:你说得对,这正是具有学者实证精神的表现。 生:作者说:“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今言‘华’如‘华实
-
《游褒禅山记》解读
-
作者:秦书兵 来源:神州(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解读 王安石 叙述
-
描述: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禁为其文字的简洁平实、不蔓不枝,叙述与议论的紧密结合,脉络结构的清晰完整叫好,为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及深思慎取的严谨仔细所折服,更为其尽志尽力、惟求无悔无憾的人生态度
-
刍议《游褒禅山记》的主旨
-
作者:唐来才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主旨 安徽潜山 治学 至和元年 宋仁宗 古文观止 深思 文章
-
描述:公元1051年至公元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他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补
-
重读《游褒禅山记》
-
作者:侯天宇 来源: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重读 王安石 光线
-
描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焉。” 王安石来到褒禅山,游了华刚洞,不过玩得不尽兴。为什么呢?因为华阳洞里的景观虽美,并且越往里走所见越奇,但洞里光线暗
-
《游褒禅山记》主题小议
-
作者:张玉佳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深层思考 分析理解 内在联系 可译 外物 散文 人生 翻译
-
描述:内在联系"。这三者之中,"志"可译为志向,"力"译为能力,"物"则译为外物。照此翻译,志、力物三者具备那么就可到达艰险且遥远的地方联系
-
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作者:高深 来源:小品文选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石洞,是举着火把走向洞的深处的,愈往里走愈艰险,所见也愈奇妙。
-
《四库全书总目》辨误一则
-
作者:吴建伟 来源:书品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迹 《四库全书总目》 《汉书》 刘氏 三礼 《七略》 书名 胡应麟 刘向 刘歆
-
描述:,不能辨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其文甚明,应麟误也。”(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页728)
-
丁炜晚年事迹
-
作者:金陵生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丁炜 中国文学 十三年 周亮工 艺文志 白鹭洲 按察司 庚午 按察使 云南昆明
-
描述:丁炜晚年事迹
-
柳永事迹补证
-
作者:詹亚园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晏殊 少年时期 影响深远 生平事迹 生年 三变 安抚使 海潮 晚唐五代
-
描述:获得一个清晰的了解,有的地方尚很模糊,有的地方则还是空白。这实在是一件使人十分抱憾的事
-
让英烈事迹伴我成长
-
作者:张志成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生 遂昌县 浙西南 社会实践活动 英烈 暑期社会实践 高强 理工学院 红色 汤显祖
-
描述:交了浙西南红色革命与特色文化发展模式研究的实践报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