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历代审美文化的基本走向
-
作者:汤文进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文化 汤显祖 江西诗派 美学思想 黄庭坚 审美理想 清代江西 现实主义 基本走向 陶渊明
-
描述:江西历代审美文化的基本走向汤文进自古“江西乃豫章之郡”,豫然有章,较早地对南北文化进行了综合。若置诸毕夏文化总背景上来审视,则可发现其作为观念形态的审美文化(含美学思想与艺术创作两个方面)的发展曲线
-
浅谈“临川文化”概念的表述
-
作者:赵昭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王安石 县图书馆 抚州 区域文化 新石器 汤显祖 《明儒学案》 文化名人 《四库全书》
-
描述:表述,仍然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临};I文化”概念的表述谈点自己的浅见。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地理现象。两者在区域文化中体现得异常充分。从某些区域文化的定义看,不论是用一篇文章阐述
-
日神与酒神——戏曲的文化模式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化模式 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 中国戏曲 文化人类学 文化规则 王骥德 潘之恒 太阳神
-
描述:日神与酒神——戏曲的文化模式苏国荣中国戏曲是中国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经济长期的历史沉淀,逐渐凝聚成一种模式。我们在这儿研究戏曲的文化模式,是从文化人类学的方位去认知戏曲美学的文化特性
-
新旧《牡丹亭》与中国古典文化
-
作者:刘素娥 吴媛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中国古典文化 昆曲艺术 白先勇 汤显祖 新旧 大学生 传统剧目 戏剧史 爱情
-
描述:《牡丹亭》是昆曲中最富盛名的传统剧目,是我国戏剧史上的一朵奇葩。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整个昆曲艺术的式微,昆曲大戏《牡丹亭》也在渐渐被人们淡忘。
-
试论临川文化的地位和价值
-
作者:黄振林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地位和价值 晏殊 曾巩 王安石 晏几道 汤显祖 抚州 闽粤文化 吴越文化
-
描述:也”。概其精要,缩而小之,区域文化
-
地域文化研究的开拓与深化
-
作者:缪俊杰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文学 文化底蕴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发展 汤显祖 地域文化 熊佛西 陶渊明 人文传统 文化研究
-
描述:江西向被称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神奇土地,也是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和人文传统的文学沃土。自陶渊明以来,江西相继出现了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姜夔、文天祥、汤显祖、蒋士铨
-
从宋代到明朝的“赣地辉煌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江周刊(纪实)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南昌 宋代 文化史 汤显祖 明代 文化名人 华夏文化 文化人 弋阳腔 南戏
-
描述:号称文章节义之邦的江西,在宋代以前,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南作为文化中心的位置。在宋代,单就诗家而言,唐时唐诗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时,则转而为宋诗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韩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欧王
-
汤公寻梦文化之旅
-
作者:李小菊 刘祯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遂昌县 牡丹亭 纪念馆 昆曲 戏曲研究 中国艺术 十番 表演 梦文化
-
描述:江遂昌召开的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笔者有幸重走先圣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
从汤显祖的科举经历看《牡丹亭》副主题
-
作者:伏涛 孙德林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 科举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牡丹亭》是描写柳梦梅、杜丽娘之间生死相恋的一部爱情名剧,它可以与《西厢记》相媲美,但它的主题并不单一,结合汤显祖的科举经历,解读《牡丹亭》文本,可以从苗舜宾、柳梦梅、陈最良这三个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
浅谈汤显祖戏剧思想中的“情”
-
作者:沈宁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思想 戏剧思想 情 情
-
描述:汤显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曲作家之一,"主情说"的代表人物。本文试从"情"的内涵、"情"产生的原因、"情"的局限性和"情"的积极意义四个方面阐述汤显祖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