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和杜丽娘——兼论中国古典知识分子的人格倒错现象
-
作者:徐保卫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杜丽娘 知识分子 女性心理 人格心理特征 爱情心理 表现能力 青年女性 中国传统 思想情感
-
描述:出,从象征性的维度来看,杜丽娘是一个政治理想主义和人格完美的化身.但是显然,对于我们来说,问题远远没有结束.例如,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汤显祖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恋爱中的女性来作为自己这种情感的寄托
-
晏殊《蝶恋花》和杜安世《端正好》二词比较分析
-
作者:龙希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比较分析 西风 燕子 离别苦 山长 长路 明月 “秋” 小令
-
描述:在浩瀚的词海中,我惊奇地读到了两首内容相似,构思相同的小令。这就是晏殊的《蝶恋花》和杜安世的《端正好》。现在,先将这两首词对照排录如下:
-
杜丽娘的东方女子忧郁情结:《牡丹亭》译后感之一
-
作者:汪榕培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忧郁情结 杜丽娘 汤显祖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研究 青年女子 白朗宁夫人 人文主义思想 中国文化
-
描述:杜丽娘的东方女子忧郁情结:《牡丹亭》译后感之一
-
情偶缺席与肉体缺席——昆剧《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
作者:邹平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昆剧 《牡丹亭》 肉体 爱与死 汤显祖 柳梦梅 缺席者 欲望 爱情故事
-
描述:你侃侃而谈。你滔滔不绝。你被你话语的对象深深吸引。 杜丽娘。一个以死而复生的方式刮起爱情旋风的美人,竟使你想起爱与死的不可逆性如何被话语的叙述彻底地解构。 她的故事可一分为二,以死亡为界:一边是走向
-
为爱而死的朱丽叶和为爱复苏的杜丽娘──中外名著为爱殉情的典
-
作者:杨兆秀 左春艳 来源: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朱丽叶 汤显祖 杜丽娘
-
描述:朱丽叶与杜丽娘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是反封建、争取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光辉典型;她们的爱情悲剧既有同情,又有殊异性。
-
少年应是读书郎——抗婚少年杜小峰致法官的一封信
-
作者:暂无 来源:农村天地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法 少年 义务教育法 法官 被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监护职责 初中三年级 坚持自己的主张 脱离关系
-
描述:伤了腿,家里竟然不管不问,还要同我脱离关系。 我家住在西沟村六组,家有五口人:爷爷、爸爸、妈妈、姐姐和我。
-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杜丽娘形象的心理学分析
-
作者:朱伟明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阴影原型 人格面具 《牡丹亭》 心理学分析 汤显祖 柳梦梅 封建礼教 惊梦 感性生命
-
描述:十回的篇幅,则往往一笔带过。原因在于,不少研究认为,《牡丹亭》的精华,杜丽娘性格的闪光之处,都集中在前半部分,而“回生”以后的杜丽娘,则表现出更多地受封建礼教束缚的一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所在
-
一曲生命美学的颂歌——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和传奇《牡丹亭
-
作者:张静秋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慕色还魂 悲剧观 悲剧观 情至说 情至说
-
描述:从背景环境、人物形象、语言色彩几方面入手,将《牡丹亭》与其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进行溯本探源的比较后,不难发现《牡丹亭》在文学创作上超越《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原因,尤其《牡丹亭》体现出汤显祖“不自由
-
女性双形象 辉耀东西方--戏剧人物杜丽娘与朱丽叶之比较
-
作者:黄江玲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戏剧人物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汤显祖 东西方 莎士比亚 个性解放 爱情 封建礼教
-
描述:女性双形象 辉耀东西方--戏剧人物杜丽娘与朱丽叶之比较
-
杜芳应是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著作的好榜样(附短评:《学哲学用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杜芳应是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著作的好榜样(附短评:《学哲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