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石道姑形象略辨
作者:黄德荣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道姑    牡丹亭  汤显祖    柳梦梅  石女  候外庐  笑者  徐朔方 
描述:古执也,陈最良之雾也,青山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当然,该文对剧中人物的评价不尽确切。)那么,石道姑的形象又如何呢?徐朔方教授在《前言》,说:“派去教育她(指
探究《牡丹亭》经典段落的潜台词
作者:苗雨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潜台词  潜台词  语义  语义  修辞  修辞  语句结构  语句结构 
描述:思想艺术内涵,深入感悟和品味其经典的艺术魅力。
试论《牡丹亭爱情的前因与后果
作者:赵志军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  学术界  柳梦梅    汤显祖  论述  想象 
描述:关于《牡丹亭的爱情,学术界虽然已经从多方面展开了论述,但在所有论述,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却被忽略了,即在见到真正的柳梦梅之前,已堕入情网,并因此命丧黄泉。从现实的角度看,一种没有真实
李全形象及其在《牡丹亭的作用
作者:朱莉丽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李全  李全  杨氏娘娘  杨氏娘娘 
描述:的李全夫妇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可以看成是作者所追寻探索的一种生存方式。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及“至情”理论
作者:丁婉  来源:华章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至情”理论  “至情”理论 
描述:人间、梦境相通,生、死相通,体现了他的"至情"理论,"情"与"理"的斗争,正是作者向罪恶的封建宗法制度挑战的表现。
针锋相对,旗帜鲜明 : 《牡丹亭》“游园惊梦”与《琵琶记》
作者:陆联星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针锋相对  封建礼教    琵琶  游园  思想倾向  汤显祖  文学发展  反礼教 
描述: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批判封建礼教,歌颂反礼教斗争,宣扬个性解放。全剧55出戏,第10出“惊梦”(通称“游园惊梦”)是关键性的一出。这出戏揭开了与柳梦梅爱情故事的序幕,以下剧情便由此展开。
以情感人情自深-《牡丹亭·游园》析
作者:隗芾  来源:戏剧创作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戏剧家    封建社会  莎士比亚  临川四梦  游园  创作成就  传奇剧本 
描述:”。《牡丹亭》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而且称得起是明代戏剧创作
赞俞平伯《牡丹亭赞》
作者:万云骏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俞平伯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抗日战争  诗词曲  中西戏剧  生活年代  古代文学  阶级性 
描述:把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中国的汤显祖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中西戏剧并立的高峰,而《牡丹亭》则是汤剧的代表。从时间上说,汤的生活年代为1550——1616年,而莎士比亚为1564——1616年,时间上差不多
理之所必无,情之所必有(《牡丹亭》一解)
作者:成柏泉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女主角  爱情故事  封建时代  孔雀东南飞  反映现实  个性解放  封建社会 
描述:下来还是
牡丹亭》的主题是肯定人欲,反对理学
作者:陈庆惠  来源: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汤显祖  主题思想  爱情故事  代表作品  牡丹亭  欲望  婚姻  女主角 
描述:表达出《牡丹亭》所反映的独特的思想内容,它同《牡丹亭》的本来面貌还有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