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西阳宫读碑
作者:聂永清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  重点保护  沙溪  中华文明史  故里  永丰县  王安石  文学  撰写 
描述:年(公元629年)。
翻译应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吗?——答张静园、冯晖两同志
作者:张正东  来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翻译应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吗?——答张静园、冯晖两同志
北宋临川王氏家族及文学考论
作者:汤江浩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代文学  临川王氏家族  王安石 
描述:临川王氏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宋代南方文学家族。它在历史上曾具有的蓬勃活力,及所创造的丰硕的文化成果,至今犹让人仰慕、惊叹不已;它在唐宋文化的转型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而具有极重要、极丰富的文化
“张艾之争”与明末文学演变
作者:钟西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艾之争”  张采  艾南英  复社  豫章社  文学演变 
描述:关系,都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翔实的梳理和考辨。在详细考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张艾之争”:论争在复社一方的主角不是陈子龙而是“二张”,尤其是张采,宗秦汉还是宗唐宋的定位是对论争性质的曲解。“张艾之争”与复社的酝酿、诞生、崛起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二者基本上是同步的。张、艾论争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微澜初起:应社催生论争局面;其二,并驾齐驱:广应社冲击豫章势力;其三,尘埃落定:复社终结“张艾之争”。张、艾在思想理路上存在着巨大分歧:为学之旨上,张采朱王并尊,艾氏独尊程朱;治经之路上,张采融会汉宋,艾氏墨守宋儒。这是论争根源所在,体现了明清易代之际文社领袖在求解与探索为学和治经思路上的混乱与不统一。张、艾在尊经复古理念、崇尚古文经典等方面存在共识,然...
舒化奶时代的文学样本
作者:暂无 来源:自贡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评聂作平人文地理随笔《一路钟情》 这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写下的一些不安分的文字。已经记不清是聂作平第多少部作品了,之前,他写过诗歌、小说、随笔、剧本。无论哪一种体裁,他都得心应手,而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写作,都始终贯穿着他诗人的形象。 诗人的灵魂大抵在远方。《一路钟情》的自序显示,年轻时,聂作平对
寻访“东方莎士比亚”的文学足迹 ——写在汤显祖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汤显祖 1550-1616 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与梅兰芳的弟子李世芳合演《牡丹亭·游园》的造型。 位于江西省大余县的牡丹亭公园。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 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诞辰460周年。12月17至21日,南昌大学召集全国百名
刘绍棠“运河文学”的文化性格
作者:崔志远  来源:太行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文学研究  中国 
描述:刘绍棠“运河文学”的文化性格
戏剧文学中哲学根柢的确立
作者:章诒和  来源:剧本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文学  哲学命题  自我意识  戏剧创作  根柢  生命意识  哲学思考  哲学意识  汤显祖  剧作家 
描述:戏剧文学中哲学根柢的确立章诒和这个题目,对戏剧创作可能算是新议,但它对于文学创作,却是旧事。记得一位青年学者在其研究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的专著里,就小说对哲学根柢的寻求,做过系统的论述。戏剧比文学慢了
大学中文系应是培养文学人才的摇篮
作者:王玉良  来源:人才研究通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大学中文系应是培养文学人才的摇篮
评《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
作者:刘欢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  李浩  书评 
描述:评《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