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917)
报纸(764)
学位论文(31)
图书(31)
会议论文(1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83)
地方文献 (37)
宗教集要 (19)
才乡教育 (7)
地方风物 (6)
红色文化 (4)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2(213)
2011(248)
2008(148)
2007(141)
2006(143)
2004(126)
2003(80)
1986(24)
1980(13)
1974(13)
按来源分组
农家顾问(4)
春秋(4)
戏剧之家(3)
古典文献研究(3)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1)
山野(1)
金融队伍建设(1)
中学教学参考(1)
沈阳出版社(1)
长江论坛(1)
巧对对联
作者:糖糖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故事  扬州大明寺  年轻人  晏殊  词人   
描述:对联故事 北宋有个著名的词人叫晏殊,一次,他在扬州大明寺的墙壁上发现了一首好诗,便向周围人打听,得知是一个叫王琪的年轻人写的。晏殊赶忙叫人把王琪请来,俩人一见面,相谈甚欢。晚饭后,二人一起到后花园散步。
秉大义而疏小节
作者:朱国勇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义  王安石  自然规律  苏轼  明月   
描述:毫.把这两句诗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这改得还真精当,苏轼看笔墨淋漓的这几个大字,心中得意,把笔一扔,扬长而去。
苏轼与[政敌]王安石
作者:朱晖  来源:知识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苏轼  苏轼  欧阳修  欧阳修  进士  进士  知音  知音  政见  政见     
描述:若不是因为政见不同.苏轼与王安石绝对能成为知音挚友。他们皆才华出众.年少得志.王安石22岁考中进士.初入仕途时.好诗佳文已经传遍朝野。苏轼自幼博览群书.21岁考中进士.深受欧阳修等老前辈的赏识。他们两人.相会之前就已熟知对方大名.相互倾慕.可谓神交已久.
黄鹤
作者:暂无 来源:杂文选刊(上旬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黄鹤
飞来峰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者介绍: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学一学 飞来峰: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读一读 我登上飞来峰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赏王安石《飞来峰》
作者:程伯安  来源:人民铁道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赏王安石《飞来峰》
轼而望”解
作者:刘乃叔  来源: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本  《古代汉语》  《周礼  教育学院  人民教育出版社  春秋左传  度量单位  中国古代  《曹刿论战》  中学语文 
描述: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至于“轼”该如何讲,并未交待。而这恰恰正是能否准确把握本句,进而正确疏通全文意义的关键。上海教育学院编《中国古代
飞来峰》及《元日》赏析
作者:申君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要地位  北宋  飞来峰  咏物诗  王安石  封建政治  内心世界  赏析  境界  寄托 
描述:诗人本来就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假物寄意,借景托情,看来在写景咏物,其实却另有寄托。对前一类,我们应当从所写景物内去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对后
王安石《飞来峰》
作者:庞坚 毛鸿雁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飞来峰  鸡鸣  云遮  意识流  赏析  临川  意象  泰山  陆贾 
描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轼而望之”新证
作者:宋东来  来源: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轼而望之  车前横木  考工记  动宾关系  《古代汉语》  《左传》  《周礼  木工尺  连动关系  《中华大字典》 
描述:,扶着车前横木”的意思.郭锡良先生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第一版)在“”后专门加了标点.哪一种更符合情理呢?我认为“轼”解作动宾关系,译为“登上车前横木”更准确.首先,从古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