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12)
报纸(2154)
学位论文(133)
图书(84)
会议论文(47)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60)
历史名人 (1413)
地方风物 (40)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4)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614)
2013(385)
2012(636)
2011(501)
2010(537)
2009(483)
2008(531)
2007(336)
2006(193)
2005(172)
按来源分组
中国文化报(64)
戏剧文学(41)
戏文(23)
文艺研究(15)
华文文学(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8)
中华艺术论丛(4)
河南农业(2)
文化月刊(下旬刊)(2)
中国科技博览(1)
企业文化建设与弘扬“黄鹤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企业文化建设与弘扬“黄鹤精神” 武汉城建二公司企业文化研究会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现代意识和企业个性特点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弘扬白求恩精神应是最高追求
作者:王朝君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求恩精神  白求恩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者  思想政治工作者  卫生部副部长  卫生部副部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  神应  神应  国务院副总理  国务院副总理  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 
描述:理李克强为会议发来的贺信。
空谷幽兰 香飘四海——一曲《牡丹亭》,震撼西方文明
作者:陈玲玲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幽兰  西方文明  柳梦梅  四海  杜丽娘  石道姑  上海昆剧团  汤显祖 
描述:陈捷(法国教师): 我住在巴黎,去年听说上昆要去演《牡丹亭》,后来取消了。所以这一次很想看一看。我是昆曲的门外汉。这里存在一个对象问题,是给专家看的,还是给层次高但又不懂昆曲的人看。这个戏很吸引人
汤显祖艺术节圆满落幕上海越剧院昨晚演绎青春越剧《家》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图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昨晚,第二届中国(抚州)汤显祖艺术节在汤显祖大剧院圆满落下帷幕。7天来,在主办单位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本届艺术节开展的艺术大展演、汤显祖学术论坛、艺术品博览会、民间民俗艺术展演、汤翁故里寻梦之旅、文化旅游项目推介和闽粤赣13市旅游协作会等各项活动都取得
苏州人破译昆曲秘传曲谱-“纳”汤显祖“临川四梦”全集首次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杨帆)《纳书楹曲谱》是清朝乾隆年间由苏州叶堂选辑校订的一部昆曲曲集巨著,昨天,将其中最为优秀的汤显祖“临川四梦”全集曲谱翻译为简谱的《昆曲汤显祖“临川四梦”全集——纳书楹曲谱》在中国
梦幻:人类理想的戏剧表现形式《牡丹亭》的心理分析
作者:王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  人类理想  人类理想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描述:的主题含义及戏剧技巧,以期在全球语境下给与这位伟大的中国戏剧家以应有的地位。 《牡丹亭》以其巨大的魅力和吸引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各个年龄段的都有。《牡丹亭》自从被搬上中国戏曲舞台
重论汤显祖《牡丹亭》之音律及“汤沈之争”的曲学背景
作者:陈伟娜 刘水云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沈之争  汤沈之争  音律  音律  曲学背景  曲学背景 
描述: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
汤显祖的“孝”“慈”理念——读《牡丹亭·遇母》
作者:崔洛民  来源: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描述:杜丽娘在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意志的同时 ,对父母怀有自然、深挚的感情 ;父母对女儿也有强烈的慈爱。汤显祖通过杜丽娘强调了个性自由与孝顺的统一 ,这就是作品追求的“曲意”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于《牡丹亭》的反思
作者:蒋星煜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还魂记  还魂记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惊梦  惊梦 
描述:出,“历千古不朽”之因就在这两出。换言之,全剧“慕色”写得婉约秀美,而“还魂”则相形见绌了。而于演之场上时,则既要考虑全剧是否全系精华,也要考虑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一味求全,不足取也。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于《牡丹亭》的反思
作者:蒋星煜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还魂记  还魂记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惊梦  惊梦 
描述:《惊梦》《寻梦》三出,如果把《游园》《惊梦》作为一出,“历千古不朽”之因就在这两出。换言之,全剧“幕色”写得婉约秀美,而“还魂”则相形见绌了。而于演之场上时,则既要考虑全剧是否全系精华,也要考虑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一味求全,不足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