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25)
报纸(135)
图书(54)
学位论文(24)
会议论文(4)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59)
地方风物 (33)
地方文献 (31)
宗教集要 (13)
红色文化 (4)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100)
2012(37)
2011(49)
2009(46)
2007(25)
1996(10)
1993(5)
1980(5)
1948(26)
1947(7)
按来源分组
海王(32)
瑞安日报(2)
今晚经济周报(1)
漓江出版社(1)
老年人(1)
中国林业(1)
北方音乐(1)
社会科学杂志(1)
保山日报(1)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1)
 谈 浅谈毛泽东的书法艺术 云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 王益群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 古人云:文以载道,书以传情。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绝活,它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使人神往。在华夏文化长河中,书法艺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古人说“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凡冠婚丧祭、四时八节以及朝廷、庙宇、宗教、宗祠、商铺、民居等等装饰,都离不开这道亮丽的风
汕头对台交流合作优势独特——访海协会副会长、《两岸关系》
作者:暂无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汕头对台交流合作优势独特——访海协会副会长、《两岸关系》
宋杂剧、扮与南戏、北杂剧的行当体制:兼考酸孤旦
作者:苏子裕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杂剧  北杂剧  南戏  宋金杂剧  元杂剧  行当  正杂剧  汤显祖  院本  剧目 
描述:宋杂剧、扮与南戏、北杂剧的行当体制———兼考酸孤旦苏子裕演出角色按行当分派,这是戏曲艺术的一个特色。编撰剧本、导演构思、编腔配曲、演员分工、人物造型都必须考虑行当。每个剧种都有相应的行当体制。考察
蓄道德而能文章.-察时弊而敢谏诤:曾巩著阅读札记
作者:朱尚贤  来源:吴中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蓄道德而能文章.-察时弊而敢谏诤:曾巩著阅读札记
从凌初的《谭曲札》看明代曲坛的“沈、汤之争”
作者:徐定宝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发展  王骥德  戏曲创作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价值取向  冯梦龙  《牡丹亭》  价值定位  戏曲家 
描述:从凌初的《谭曲札》看明代曲坛的“沈、汤之争”徐定宝凌初的《谭曲札》从自身的审美立场出发,既揄扬了汤显祖、沈二氏对于戏曲发展的贡献,又批评了各自存在的欠缺,对二人在戏曲价值取向上的分歧
蓄道德而能文章,察时弊而敢谏诤(曾巩著阅读札记)
作者:朱尚贤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蓄道德而能文章,察时弊而敢谏诤(曾巩著阅读札记)
胡锦涛四点意见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全国台联两岸关系
作者:王丰 祁春玉  来源:台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座谈会  杂志社  胡锦涛  台胞  台联  2005年  专题研讨  张铭清  副会长  总编辑  台办 
描述: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讲话发表以后,在海内外和台湾岛内引起热烈反响。与会台胞们表示胡锦涛深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指导原则,全面表达了对当前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包含着许多新论述、新主张,体现了祖国大陆维护两岸关系稳定发展、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最大诚意和善意,也体现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决心。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周青在发言中提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对台湾民众的尊重和理解。讲话中不仅提出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的原则性意见,还就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两岸客运包机常态化等具体问题提出了意见。何标、林丽韫、郭平坦等台胞表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
间月澄:杨慈湖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隋金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慈湖  “‘一’  ‘心’  ‘觉’”  陆九渊  阳明学 
描述:之主要哲学概念构成的…一’一‘心’一‘觉”’的动态结构,杨慈湖思想中诸如“不起意”、“心之精神是谓圣”等理论问题,都可以由这个动态结构得到说明。杨慈湖自幼成长在儒者家庭,乃父杨庭显之“心本清明”、“十百千万,皆本于一”的思想对他影响深刻。在以往的研究中,杨慈湖的思想因他本人与陆象山的师生关系而被认为是“以心为本”的心学。实际上,杨慈湖对心学史上重要人物孟子和陆九渊的思想并非是单纯地继承,他对孟子之思除了“性本善”的观点而外不乏批评之辞;象山答杨慈湖的“本心之问”对杨慈湖思想的发展过程来说,其功用在于确证而不在于启发。并且,慈湖对“心”之本质状态与其发用功能的阐释也远胜过其师陆象山。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以“心学”范畴来解读杨慈湖的思想并不能够完整而清晰地说明杨慈湖思想的整体面貌。在慈湖的话语系统中,他几乎不在单一的意义上论述“心”概念,而是将之与“一”和“觉”等概念一起使用来阐明其思考。概而言之,慈湖的思想主要呈现为一个“‘‘觉…’的动态结构,慈湖在这一结构之中阐释“心”清明无体,澄然无际的特性;世界之本相从根本处而言,就是作为存在者整体的“一”;而对世间万物之“一”状态的洞达,便是己“心”之“觉”。整全性的“一”只有在主体之“心”深入其中并且“觉”了以后,才会向我们展示出其各个方面的意义,已“心”之思也因此才获得思考前提和思想成果,此为杨慈湖思想“‘一’—‘心’一‘觉’”的动态结构之梗概内容。通过阅读杨慈湖的著作我们还发现,杨慈湖本人对佛禅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道家思想和道教科仪规范却较为熟悉。慈湖思想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曾一度淹没,到了明代,伴随着阳明学的兴起,因阳明学学者自身解释阳明思想的需要,慈湖之学被重新诠释,慈湖思想也因此获得重登中国思想史舞台的机会,慈湖思想与阳明学之间的关联,应该成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被重新予以重视的课题。
横九派浮黄鹤 楚天艺苑凯歌频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艺术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横九派浮黄鹤 楚天艺苑凯歌频
横九派浮黄鹤荆楚艺苑凯歌频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何君辉实习生汪洋)回眸荆楚2007,湖北文艺大舞台繁花似锦、异彩纷呈:沐浴着党的十七大“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春风,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我省成功举办,成为践行党的十七大提出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生动实践。今起,本报联手省文联、武汉市文联、荆楚网评选“2007年湖北文艺界十大新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