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86)
学位论文(568)
图书(233)
会议论文(98)
报纸(8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59)
地方文献 (119)
地方风物 (119)
非遗保护 (35)
才乡教育 (18)
文化溯源 (11)
宗教集要 (11)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3(176)
2012(269)
2011(228)
2010(199)
2008(186)
2007(179)
2006(135)
2001(69)
1989(56)
1960(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749)
上海人民出版社(4)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广陵书社(1)
巴蜀书社(1)
试论秦观诗词研究的不平衡现象
作者:董凯扬  来源:新学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观诗  秦观词  女郎诗  词作  元好问  苏轼  婉约词  王安石  创作  黄庭坚 
描述:提到秦观,我们的脑海里自然而然给出的定位是北宋婉约词的大家,宗师。的确,秦观以词名世,在词的创作及对后世的影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后世对他的词作推崇备至,冯煦认为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
朱达艺的钱维乔研究
作者:周育德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县城  西南部  人民币  人力三轮车  浙江  十字路口  明清  钱维乔  汤显祖  二元 
描述:朱达艺的钱维乔研究
胡应麟和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作者:汪燕岗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  小说理论  小说辨伪 
描述:小说序跋那样 ,直接与某部作品联系 ,而偏重于在对古今小说广泛考校的基础上作理论的归纳与阐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小说观和对小说的分类。他首先指明了汉代的小说观念和现在他眼里的小说观的不同
胡应麟诗论研究述评
作者:李庆立 崔建利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论  钱谦益  郭绍虞  述评 
描述:论的主导性评价,这实际上是对胡氏诗论的曲解。横田俊辉的《诗薮》和陈国球的《胡应麟诗论研究》对胡氏诗论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所作评价尚显准确和公允。
王雱《庄子》性新论研究
作者:刘宣如 刘飞  来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雱    杂说 
描述:本文在把握王雱新学的政治性学术思维前提下,对王雱以新学政治研究思维解读《庄子》而形成迥异独特的性学哲学核心展开研究,内容包括王雱性新论的深层起源、内部“性”、“天道”、“圣人”结构以及性新论的指导下
胡应麟小说思想研究综述
作者:陈卫星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小说思想  研究综述 
描述:学界注意。
新世纪以来湯显祖二梦研究综述
作者:魏丽芬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二梦  评论传播  新世纪 
描述:明清时期,学者们对二梦的评论大多集中在文词鉴赏、曲律辨证等方面,散见于各种诗文集、笔记、杂记等文献中,较为直观、感性.二十世纪学术界对汤显祖二梦的研究更加多元化,新世纪以来对二梦的研究主要在本事考证
论中国古代的圭:古玉研究之三
作者:周南泉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器  古玉  《说文》  周礼  考古发掘  新发现  二里头文化  古籍  诸问题  土圭 
描述:圭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器物之一,古籍中常有所载,出土和传世品中常有所见,古往今来有许多人研究它。但综观这些记载、实物和论著,人们对此物的许多问题,仍有不同的看法。更有一些问题,尚无人问津。笔者对圭之物
《丘逢甲研究:1984年至1996年专集》简评
作者:裘汉康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评  吴宏聪  李鸿生  丘缝甲  诗人  人物介绍 
描述:《丘逢甲研究———1984年至1996年专集》简评裘汉康丘逢甲是杰出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著名的诗人。对于这样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应该怎样实事求是地给予公正的评价,在内地学术界
本觉与本寂:吕溦先生的禅宗研究
作者:姚彬彬  来源:法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史  禅宗史  本觉  本觉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  佛教研究  佛教研究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早期发展  早期发展  思想渊源  思想渊源  “五四”  “五四” 
描述:意义的开创者。汤用彤则利用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认为罗什门下弟子道生、僧肇等人的思想中已出现了后来禅宗的萌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