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与司马光
-
作者:王魁英 来源:濮阳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接上期)二人施政水火不容,尤其是司马光“元更化”,对北宋后期政局确实产生了深重的影响。仅对此谈点浅见。
一、关于二人用人失误及其危害二人都曾担任宰相,对朝廷用人都发挥过较大作用,产生过重大影响
-
王安石和司马光
-
作者:史杰鹏 来源:清远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史杰鹏
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是爱护百姓。司马光官越做越大,排场却越来越小,乘马车竟然不张车盖,自己举着把扇子遮挡太阳。理学家程颐都看不下去:“您老人家出门竟然没有随从骑士,街
-
王安石与司马光
-
作者:程仰之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4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与司马光
-
王安石和司马光
-
作者:危华国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和司马光
-
多样的书风 坎坷的人生——试谈苏轼书法风格的演变与人生境遇
-
作者:蒋高军 来源: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书法风格 书法作品 人生经历 王安石 演变 尚意书风 坎坷 艺术天才 苏东坡
-
描述: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艺术全才和艺术天才,诗词、书法、绘画、文章无不擅长。其在书法上,是尚意书风的急先锋,用书法诠释了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把书与人的情绪高度统一,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貌,并与整个时代
-
未能报国惭书剑——漫话苏轼的人生观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作者:王又村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黄州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 人生观 《庄子》 拍岸 吞吴 王安石 神宗
-
描述:“未能报国惭书剑”这句诗,是苏轼初入仕途,在凤翔任判官时写的。这时,他才二十多岁。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已四十开外了,而且经过了不堪回首的人世沧桑。但词中,豪气不减当年,仍然洋溢着“书剑报国
-
诗中有画 画中有志——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
-
作者:米春秀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醉书 黑云 西湖 杭州 熙宁 寄托 神宗 描写 王安石
-
描述:望湖楼,在杭州西子湖畔,昭庆寺前,为五代吴越主钱俶所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共五首,是苏轼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在杭州通判任上所作.题为“醉
-
文化转型期的选择——宋代“尚意”书风与杨凝式
-
作者:张家壮 来源:艺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凝式 书风 文化转型期 黄庭坚 尚意 苏轼 宋代 中国书法 王安石 北宋
-
描述:杨氏在书法史上卓然树立的意义所在。
-
《伤仲永》《孙权劝学书》《送东阳马生记》中的劝学情节
-
作者:李均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劝学 孙权 情节 教育方式 王安石 学习过程 厌学 纷繁复杂 学者 学习条件
-
描述:面对纷繁复杂而又漫长的学习过程,有人好学,有人厌学。好学者,乐此不疲,津津有味;厌学者,谈虎色变,索然无味。如何使厌学者变为好学者?劝就成了古人今人百用不厌或许是无奈的教育方式。为此,我们不妨把这种意识称为世人的劝学情节。
-
北宋嘉祐、治平年間理財思潮探析:以王安石、司馬光為中心
-
作者:任仁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嘉祐 理财思潮 王安石 司马光 天地之产
-
描述:的焦點。為富國强兵、擺脱宋廷的内外困局,他们遂针封“理财”問题展阴充分封論,各抒已見。而當畴有關理财問题的奏疏及裱論又以嘉祐、治平年間為多,蔚然而成一時之社會思潮。在此番理财思潮之中,王安石與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