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为证
作者:陈立军  来源:财会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人  刘长卿  偏远乡村  柳宗元  生活现状  农村调查  寒假  进城务工  同学  王安石 
描述:大家都进城务工了,只偶尔看见江中驾船独钓的老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同学在寒假期间到"老年之家"和老人们一起画国画。他们专画白梅,画
王安石的禅与钟山
作者:陈磊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钟山  晚年  佛理  主导地位  叶梦得  诗歌风格  诗话  创作 
描述:熙宁九年(1076)七月,王安石罢相以后知江宁府,后寓居金陵钟山,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岁月。他的政治生涯似乎是以新法推行的失败而告终了,然而就其思想和创作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蜕变期。
剥皮与脱胎种种
作者:何中奇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清正廉明  白居易  酒坛  写真  知县  杜甫  李白  苏轼  都城 
描述: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坛两不同。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坛日日醉春风。王安石任某县县令时,清正廉明,人誉之为“铁面知县”;王调走后,继任者乃一昏庸酒徒,民斥之为“酒坛”。上便是这一现象的“写真”。
谜语、多体拾趣
作者:李清秀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谜语  多体  古诗词  王安石  纪晓岚  明代  典型  焚烧  石灰  图书 
描述:近来翻阅图书,发现不少古诗词十分有趣。一、谜语请看明代诗文家于谦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一首典型
颠倒与集句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颠倒  宋朝  次序  诗选  寺庙  醉梦  前面  登山  王安石  完全 
描述:颠倒诗选前人的,一字不改,只颠倒一下诗句的次序,意思就可以完全不同于原诗。宋朝莫子山,某日到山上去游玩,见前面不远处有一寺庙,便禁不
地志与记忆:南宋地方百组诗之研究
作者:刘芳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董嗣杲  地方百  南宋  地方  记忆  方信孺  曾极 
描述:百詠組詩形式分別歌詠南海、金陵、西湖之意識、三組地方百詠組詩之內容特色與文本中呈現的地方記憶與地方感。地方百詠組詩之文本脈絡歷經魏晉、唐與北宋,融合園林題詠、行旅古蹟題詠與詠史組詩之文化底蘊。其興盛的原因有:一、宋代旅行活動盛行,名勝景點興起;二、南宋疆域改易,造成南宋詩人的地域認同呈現多元複雜的心理;三、南宋出版業興盛,讀者對於地誌文本有可供資鑑與再現地景的要求。而方信孺南海百詠、曾極金陵百詠、董嗣杲西湖百詠分別記憶了南宋中晚期廣州、金陵、西湖三地的自然景觀與其人文歷史,亦在其中寄託了個人情志與記憶。
芝约表弟同种树希望小树早点开花结果
作者:周华东  来源:江门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江门日报讯 (记者/周华东 通讯员/张远林) 3月17日,读小学四年级的冯芝,约上读幼儿园的表弟黄镇东拉着爷爷,一起到元宝山家庭林种树。 爬上元宝山,来到植树点,黄镇东因为未种过树,不知从何
文物专家冯浩呼吁 请保护正在消失的古井
作者:暂无 来源:西江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潘粤华 “自从包公在肇庆发动群众挖井取水后,城区的古井文化就越发厚重。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少古井被填埋,当中不乏一些有较大历史价值的水井。”日前,肇庆市博物馆原馆长冯浩告诉记者,按照国家
从元人学杜杜看元代模杜之风
作者:曾亚兰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学杜  元好问  李俊民  玉山草堂  杜诗学  马祖常  胡应麟  《论诗三十首》  元代诗歌 
描述:从元人学杜杜看元代模杜之风曾亚兰元代自忽必烈至元八年(127)改国号为大元,迁都大都起至惠宗妥欢帖睦尔至正二十八年(136)元灭,短短不足百年,而文学创作颇盛。元曲是元人引以为自豪的时代文学。元
咏史题同 立意各异——三首同题史诗之比较
作者:傅望华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诗  立意  乌江  项羽  议论抒情  江东  李清照  王安石  杜牧  写作 
描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的,同一事件、同一现象,作者所选取的角度不一样,所处的时代与处境不同,写作目的不同,写出来的作品立意也就迥然不同。西楚霸王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悲剧给人们的教育和启示是多方面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之感慨万端,议论抒情,借以抒发心中的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