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林彪和朱熹的咒骂看王安石变法——兼论两宋儒法斗争
-
作者:扬江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朱熹 大地主阶级 司马光 总结历史经验 阶级斗争 儒法 林彪 法家 攻击
-
描述:被他们的汹汹然所吓倒;王安石死后,顽固派们的几句咒骂,又岂能吓退后继的改革家们? 人言固不足恤,但对于敌人的咒骂却是应该仔细加以研究的。这是战斗的需要。王安石死后半个世纪,朱熹接着司马光咒骂王安石;朱熹死后,接着他咒骂王安石的,代有其人。直到一千年后,林彪又跳了出来,咒骂王安石是“拗相公”。吠影吠声,真乃一丘之貉。为什么林彪要咒骂王安石?为什么林彪特别重视朱熹咒骂王安石的反革命历史经验?阶级斗争的实际,给我们提出了研究王安石变法和两宋时期儒法斗争的任务。
-
论宗室词人赵长卿俗词创作因缘与承传变异:兼与柳永、黄庭坚俗
-
作者:何春环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长卿 赵长卿 俗词 俗词 创作因缘 创作因缘 承传变异 承传变异
-
描述:,中国文学史自当为其确立一席应有的地位。
-
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看其诗的词化:兼论晏殊诗词
-
作者:彭娟 来源:新闻天地(论文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无题诗 诗的词化 “水远山长 音书难达”意象
-
描述:表现突出。本文试图通过赏析这首诗浅析这一现象,并阐述水远山长、音书难达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的文化意义。
-
王安石屡辞馆职考论——兼论宋代馆职、词臣之荣显与迁除
-
作者:陈元锋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馆职 宋代 王安石
-
描述:由进士高第荐试馆职 ,由馆职选任两制词臣 ,由两制拔擢辅相 ,是宋代文章词学之士的荣显通途。但由进士高科出身的王安石初辞召试馆职 ,再辞集贤校理 ,又辞同修起居注 ,最后径迁知制诰 ,入翰林 ,为辅
-
翻译观与翻译实践应是统一的——兼谈翻译研究不宜偏谈理论
-
作者:陈刚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观 翻译实践 统一
-
描述:。笔者提出:翻译观应是统一的,而非割裂的;应是一致的,而非矛盾的;应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应是辩证(客观)的,而非主观的。
-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之比较——兼论二人词作中的生命意识
-
作者:李雷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纳兰性德 生命意识
-
描述:在词学史上宋代词人晏几道与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均属纯情词人,晏几道对纳兰性德的词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文章比较了两位同人在身世、秉赋、个性、才情、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许多相同与相似之处,并探析了二人词作中通过描述“梦境”而传达出的生命意识,一种对生命本体的忧思。
-
民行检察抗诉权存废之争和司法公正的若干问题——兼与黄松有、
-
作者:关今华 来源: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行检察抗诉权 权力配置 监督机制 司法公正
-
描述:的司法体制和与之配合的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 ;提高法官素质和法律人格 ,遏制错案产生 ,才能真正实现司法公正 ,维护社会正义和法制的统一。
-
爱米丽与杜丽娘之比较——兼谈福克纳和汤显祖思想的统一性
-
作者:安鲜红 刘开田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米丽 杜丽娘 比较
-
描述:主要比较分析福克纳的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 ,在对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爱米丽与杜丽娘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从个体与社会的角度 ,探讨了她们不同命运结局的原因 ,以及由此展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的某些异质与同质 ,指出一个伟大的作家之思想既具有传统性 ,又具有现代性
-
王安石与皮特:税制改革的两位名相——兼论中英传统税收文化差异
-
作者:余大庆 彭骥鸣 来源: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税制改革 税收文化 王安石 皮特 中英传统社会
-
描述:改革作一比较 ,通过其成败异数的分析 ,探讨中英传统社会的国情 (尤其是税收文化 )差异。
-
汤显祖与屠隆交游考——兼论《玉茗堂批订董西厢》真伪问题
-
作者:吴新苗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屠隆 遂昌
-
描述:汤显祖和屠隆都是明代重要的戏曲家,也是志同道合的至交。本文着重考证他们在遂昌的交游,探讨《玉茗堂批订董西厢》的真伪,以及此次两人的遂昌相会在晚明戏曲史、文学史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