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的清廉
-
作者:齐养乾 来源:党风与廉政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时期 王安石 腐败现象 廉洁自律
-
描述:王安石的清廉
-
“见”到一种诗的境界:《长相思》教学实录
-
作者:王崧舟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相思》 教学实录 “见” 纳兰性德 诗 王安石 乡愁 注释
-
描述: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
-
皆为古之伤心人:晏几道与秦观词之比较
-
作者:何旭 钱毓英 来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秦观 词 感伤情调
-
描述:晏几道与秦观都以词之伤感著称。冯煦曾称二人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 ,浅语皆有致”。文章就此评语 ,从二人的情感、身世及词之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比较分析二人共同的“伤心”之处。
-
超轶不群 清廉有声——为纪念曾巩逝世九百周年而写
-
作者:宁裕先 来源:争鸣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超轶不群 清廉有声——为纪念曾巩逝世九百周年而写
-
周达三与成都志古堂刻书
-
作者:张其中 来源:四川图书馆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之洞 尊经书院 周达 《说文解字》 目录学 四川图书馆学报 墓志铭 王应麟 成都 《书目答问》
-
描述:贵州、甘肃、四川三地无书以进,可见西南之地的图书雕印事业与全国的差距。 清代乾隆年间,全国安定日久,蜀中元气
-
说“示”
-
作者:雷汉卿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符号化处理 “象” 少数民族宗教 《周礼 甲骨文 语言哲学 引伸义 万物有灵 江苏连云港 词源义
-
描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类学、考古学资料,用文化观点揭示《说文》“示”字说解所包含的语言哲学观点,分析“示”字构形取象之理,力求从文字演变角度说明神主由旷野进入庙堂的历程。
-
借游言志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
作者:王茂恒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王安石 苏轼 高中 语文教学 教材研究 文言文
-
描述:借游言志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
言前人所未及 论前人所不周——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评介
-
作者:汤振海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言前人所未及 论前人所不周——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评介
-
借游言志,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
作者:王茂恒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山水游记 感情色彩 尚情 石钟山 人生哲理 王安石变法 情景交融 六朝时期 苏轼
-
描述:如果说魏晋六朝时期的山水游记还仅仅是模山范水,那么到了尚情的唐代,便在游记中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与唐人尚情相比,宋人更尚理。正如宋诗出现过议论化的倾向一样,宋人也利用游记进行说理,从而开辟出游记创作的另一蹊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即为显例。
-
借游言志 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
作者:王茂恒 来源:写作:高级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山水游记 王安石 苏轼 宋代 说理文 风格特色
-
描述:借游言志 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