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9)
报纸(7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43)
才乡教育 (14)
地方文献 (4)
按年份分组
2013(23)
2011(24)
2009(20)
2005(13)
2004(10)
2002(10)
1997(4)
1996(3)
1994(5)
1987(4)
按来源分组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4)
山东教育(3)
海南教育(1)
新课程学习(中旬)(1)
青年教师(1)
教师之友(1)
教育理论与实践(1)
中学生物教学(1)
今日教育(1)
财贸研究(1)
矢志不渝的美术教育家吕凤子
作者:钱凯  来源:钟山风雨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凤子  美术教育  中国画  教师  李瑞清  仕女画  陈立夫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孙传芳  毛泽东 
描述:矢志不渝的美术教育家吕凤子
“探究”应是一种学习习惯
作者:杨慧萍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探究  学生学习  学习习惯  为学  良好习惯  教师  学习活动  前兆  形成 
描述:“探究”应是一种学习习惯
自然教学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作者:淡春红  来源:科学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自然教学  学习评价  创设情境  教学内容  设计实验  教学评价  教师  开放系统  典型示范作用  教学大纲 
描述:我国小学自然教学的先驱和导师——刘默耕老师认为:“自然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一节课好比是起一个典型示范作用,每一节课,好比是在小孩的脑海里投进去一块石头,给他激起波浪,让它扩展到他日常生活里面去。”而“自然教学的开放系统”
也让数学有“诗情”——古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作者:曹慧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古诗  数学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  王安石  问题学生  字母表示  教学片  应用举例  教师 
描述:也让数学有“诗情”——古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谈《泊船瓜洲》的“还”
作者:范跃球 彭炎招  来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还”  小学阶段  观摩课  王安石  作者  教师  老师 
描述:谈《泊船瓜洲》的“还”
望断关山万千重——王崧舟《长相思》教学赏评
作者:叶刚  来源:新课程(小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纳兰性德  相思  学生  赏评  家乡  保家卫国  王安石  教师  背景音乐  多音字 
描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就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又名纳
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作者:陈梅香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会学习  学生学习  素质教育  文盲  教师  受教育者  教育改革  教会  知道  境界 
描述:的学习是终身学习。在校期间,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也不仅是为了知识而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学"。如果没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即使知识再多,面对高技术的信息时代,也将成为无力应变的"现代文盲"。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一个善于思维、善于求知的人,远比一个仅仅塞满知识的人好得多。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
闺塾
作者:汤显祖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诗经》  戏剧冲突  文科  封建礼教  《毛诗》  《诗》  教师 
描述:的精妙之处,而且能提升自己的的艺术品味和修养。可以说,读点戏文,受益无穷。
小学高年级学生互改作文指导
作者:刘虎林  来源:新课程(教师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改作文  小学高年级学生  学生参与  作文批改  作文修改  教师  引导学生  批改作文  指导  王安石 
描述:“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文章的传统经验。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将《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先后改为“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定为“绿”字,被传为修
追求语文课堂的一种“静”界
作者:雷鑫亮 曾扬明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  学生思维  独特见解  音乐  陆九渊  气氛  教师  休止  詹天佑 
描述:学大师陆九渊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所以,语文课堂追求一种“静场”、“静思”、“静写”,让动静相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产生独特见解,闪现灵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