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39)
报纸
(72)
图书
(18)
学位论文
(17)
会议论文
(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98)
地方文献
(46)
才乡教育
(6)
地方风物
(2)
红色文化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
(31)
2013
(26)
2011
(27)
2009
(22)
2008
(11)
2006
(20)
2005
(10)
2000
(13)
1992
(5)
1988
(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7)
江西社会科学
(5)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3)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
文艺研究
(1)
安徽文学(下半月)
(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研究
吴与弼
典丽圆融
包恢
出版社
功夫论
唯心主义体系
理学
《孟子》
陆九渊
化情归性
天理
唯心主义
二程理学
三教一致
理学家
今文经学
儒学理想复归
女性形象
人性论
陆子学派
道德
吴澄
唯物史观
姜夔
净明道
因情成梦
“道问学”
圣贤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理学史】搜索到相关结果
398
条
浅析读
史
的三层境界
作者:
盖军燕
来源:
山西政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王安石
贞观之治
唐玄宗
武则天
宋神宗
改革
张九龄
变法
人性
描述:
、事情、历史的细节,比编的小说更要精彩。《史记》里记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鸿门宴、项羽宁可自刎而不肯过乌江。其中的人物活灵活现。所
汤显祖诗证澳门
史
作者:
黄鸿钊
来源:
澳门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汤显祖诗证澳门
史
泱泱乐
史
,从头认识黄小琥
作者:
暂无
来源:
消费导刊(上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泱泱乐
史
,从头认识黄小琥
汤显祖在文学和
史
学上的贡献
作者:
石园
来源:
新东方
年份:
194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汤显祖在文学和
史
学上的贡献
杜丽娘习《诗》的反
理学
意义
作者:
刘冬颖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反
理学
《诗》
《诗经》学
《关雎》
《牡丹亭》
汤显祖
导火索
描述:
的新气象。明代的《诗经》研究,最见性情,与当时反对程朱
理学
的学术思潮一脉相通,其反经学的鲜明倾向具有超越时
先秦仁学与宋代
理学
——兼论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孙以楷
陆建华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理学
气质之性
儒学发展
陆九渊
孟子
人性论
仁学
由天而人
本体论
性与天道
描述:
一二年,虢
史
语),则昭示人类意识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人不再以天帝鬼神为活动中心,从此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前台。这样,哲学最终挣脱神学脐带,叫开生命之门。中国哲学直接诞生于“乱世”。“天道远,人道逸”以左传
从心理学角度析
理学
中的理欲辩
作者:
汪凤炎
来源:
心理科学杂志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理学角度
理与欲
陆九渊
理学家
“理”与“欲”
理欲
朱子语类
程朱
理学
天理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
描述:
理学
中的理欲问题,包含了理的内涵、欲和人欲的内涵、理与欲和人欲的关系及对待理与欲和人欲的态度等四个子问题,若想弄清理欲辩的真相,就需对这四个子问题进行探讨。
1
“理”的内涵综观理学家们对“理”的论述
理学
心论的殿军——论吴澄的心之诸说
作者:
方旭东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为知觉
心为主宰
心具众理
太极之心
剧贼之心
描述:
将吴澄的心之诸说概括为四个命题 :(
1
)心为知觉 ;( 2 0心为主宰 ;( 3)心具众理 ;( 4 )太极之心与剧贼之心。
谈宋代
理学
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影响
作者:
苏宝荣
来源:
古汉语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理学
语言文字学
乾嘉学派
“右文说”
乾嘉学术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学术思想
《说文》
王安石
《诗经》
描述:
字学不能不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一)直接影响:
理学
的思辨精神启发宋人对语言文字研究作理性的思考:其一是在语言文字的说解中力求创发新义;其二是注重对语言规律的探讨。(二)历史的影响:为后世
宋代学校教学内容的变化与
理学
统治地位的确立
作者:
袁征
来源:
教育评论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思想
教学内容
办学校
四个阶段
宋代
王安石
朱熹
文化教育
教育内容
理学家
描述:
的时期,
理学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 宋初的学校和科举完全使用唐代的注疏: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徐彦的《公羊传疏》、杨士勋的《谷梁传疏》、贾公彦的《周礼注疏》和《仪礼注疏》.这些注解汇集了汉代至唐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