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的《言事书》与教育管理
作者:元玮  来源:中小学教育管理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的《言事书》与教育管理
王安石与佛教
作者:张煜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佛教  佛教 
描述:了主导地位;宋代士大夫更是鲜有不受佛教影响者, 在这过程中,佛教本身也越来越走向世俗。 第二章研究本文中心人物王安石的学术与交游,着重探讨佛教在这两方面 对他的影响。在论述
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作者:胡传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 
描述:《论王安石诗歌创作》一文分上下篇。上篇论述王安石主要是政治家到主要是诗人的转变机因和转变轨迹;下篇论述王安石诗歌的变新及其意义。
王安石的绝句
作者:赵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绝句  绝句 
描述:治生涯里的忧患世事和向往隐逸的矛盾心态,也可见叶梦得所谓王安石早年诗“不复更为含蓄”的评论并不尽然;王安石的咏史绝句见解新颖、力透纸背,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王安石前期绝句中的酬答赠别之作虽数量不多
论彭端淑的教育思想
作者:徐敦忠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思想  王安石  司马光  雍正朝  四川  乾隆  书院  袁枢  李焘  望族 
描述:马光、袁枢相为表里。 彭端淑出身丹棱望族。先世宋时曾为御史。祖父彭万昆曾为简州(今简阳)判官,后擢都督佥事,父彭珣为清雍正朝贡士。彭端淑幼而颖异,十岁能文,弱冠后益潜心于学,力追
胡瑗教育思想探微
作者:吴节义  来源: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思想  范仲淹  教育实践  教育目的  明体达用  “经世致用”  胡瑗  学校教育  教化  王安石 
描述:非常儿也.”胡瑷家境贫寒,生活窘迫,但求学之心未尝或息,与孙复、石介同学,北往泰山,发愤攻读,常终夜不寝,且十年不归,得家书见有“平安”二字,即投入涧中不复展阅.景佑元年(公元1024年),以经学教授于吴中,次年,被范仲淹聘请于苏州郡学教学.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任保宁节度推官,同时兼任湖州州学教授.由于讲授得法,教学效果卓著,他的学生“自远而至,太学不能容,取旁官署以为学舍”“出其门者,无虑数千人”.据欧阳修说.“礼部贡举,岁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其高弟者,知名当时,或取甲科居显位”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胡瑷60岁,任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天章阁侍讲,太常博士.胡瑷告老还乡时,太学诸生与朝廷贤士大夫送之东门,执弟子礼,时以为荣,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胡瑷卒于杭州.
宋代教育发达原因探析
作者:丁建军 金之易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教育  宋代社会  中国古代  宋朝  教育需求  书院教育  程朱理学  士大夫  活字印刷术  王安石 
描述:达的宋代教育,大大拓宽了宋代社会的受教育面,不断发展的宋朝教育培养出大批人才,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这对于科技、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为话本等通俗文学的流行发展创造
三生教育设计:我是最棒的
作者:高飞雁  来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树立自信  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课前准备  创设情景  王安石  认识自我  学生自由 
描述:角撕下来,把纸翻一面,撕下
王安石研究
作者:刘成国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宋代文学 
描述:王安石一直是宋代历史研究和宋代文学研究中的重心之一。本文即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和考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王安石的行实与交游、学术与思想、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等问题作一集中的研究和论述
王安石的咏物诗
作者:刘成国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咏物诗 
描述:王安石的咏物诗创作在熙宁以前主要是借物议政 ,托物咏志 ,表现手法上则能准确地抓住所咏之物和主观情志之间的相似点 ,加以形象具体的描绘。熙宁年间的咏物诗创作在保持固有风格的基础上 ,其政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