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47)
报纸(51)
图书(14)
学位论文(10)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64)
地方文献 (26)
地方风物 (20)
宗教集要 (8)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54)
2012(40)
2011(31)
2010(28)
2008(23)
2007(32)
2006(15)
2005(15)
2002(13)
1995(16)
按来源分组
历史学习(4)
视野(2)
奋斗(1)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1)
核地知与行(1)
上海土地(1)
观察与思考(1)
喜剧世界(下半月)(1)
杉乡文学(1)
投资与合作(1)
汤显祖戏剧本事的历史探溯
作者:谭正璧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剧研究)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戏剧本事的历史探溯
李觏的义利观及其历史影响
作者:周小花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王道  王道  霸道  霸道     
描述:李觏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 ,提出言利求欲 ,只要符合“礼”的规定 ,是利于人生 ,合乎人情的。在统治方式上 ,李觏一反儒法两家将王道、霸道截然对立的做法 ,坚持王霸并用。李觏的学说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中小古城布局的历史风格
作者:郑孝燮  来源:建筑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端  平江  平遥古城  中小城市  平遥县  方型  《周礼》  城市布局  周朝  衙署 
描述: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大,民族多;全国城市的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城市。唐宋以后到明清的千年左右之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些中小城市不同程度地在发展着。尽管自然、民族、历史、地理种种条件
历史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作者:李铁军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提问艺术  历史课堂  教学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王安石变法  地理环境  课堂提问  历史教学  美国内战  培养学生能力 
描述: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手段。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
略论孟子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
作者:黄朴民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地位  孟子思想  政治思想  积极影响  孟子学说  影响深远  统治者  孔子  王安石  继承发展 
描述:孟子政治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学术界常常就孟子思想而论孟子,很少从其历史地位的变迁,后人的评价,对历史的影响诸方面展开全面的探讨.这是孟子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笔者试通过对孟子地位的提高及其原因,孟子
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
作者:富恩 施昌东 余庆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吕祖谦  经世致用  哲学思想  永康学派  陆九渊  朱熹  “理学”  浙江金华  理学家 
描述:学派的门户之见,采取“委曲调护”的态度,
曾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作者:李震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生经历了真宗、仁宗、英宗和神宗四个皇帝,死后谥文定,因是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故学者称为南丰先生。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埃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隆平集》二十卷。现仅存《元丰类稿》五十卷,《隆平集》二十卷。
曾巩的历史命运——代序
作者:王水照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文化性格  审美旨趣  文化名人  正统儒家  政治社会思想  北宋  渊源  代序  苏轼 
描述:提供了文化选择的可能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和文明的嬗变发展也是一个历史选择的过程和措果。任何时
怎样指导学生解释历史名词
作者:沈贵旺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事件  类名词  王安石变法  解释  培养学生  中学历史课本  历史发展  分析能力  指导  历史背景 
描述:注意事件的特点。任何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历史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性质和意义。因此,解释这类名词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要素。同时要指导学生区分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共同点和特殊点,从而揭示出它的本质特征。例如,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虽然同是发生在封建社会,但它发生的社会背景、目的、内容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解释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这两条名词,首先要学生理解这
魌头上的历史、文化信息
作者:国光红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信息  甲骨文字  穷奇  黄帝  汉代画像石  周礼  郑玄注  面具  说文  古文字 
描述:熊皮者,以惊驱疫疠之鬼,如今魌头也。”“方相氏”即职有专操的巫觋。据《周礼》及郑玄注,是古巫方相氏戴了外蒙熊皮的面具以行巫事(郑玄释“蒙”为“冒”,冒即古帽字,用如动词,戴也),这种面具汉代人称为“魌头”;而魌头之所以作,一是为了大傩驱疫,一是为了驱方良(一种传说中的专食死人肝脑的恶鬼)。《风俗通》:“俗说亡人魂气浮扬,故作魌头以存之,言头体魌魌然盛大也。或谓魌头为‘触圹’,殊方语也。”应劭以为魌头之得名乃以其“头体魌魌然盛大”,此解犹未解,但据以可知魌头的另一个作用:存亡人之魂气;且知汉代方言又有把魌头称之为“触圹”的。“触圹”本是方相氏的行当之一,即《周礼》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