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倚奇 击起题答(上)
-
作者:曾庆全 朱承朴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作品 明清传奇 汤显祖 杂剧 南戏 琵琶 作者 诸宫调 王国维 十六世纪
-
描述:奇”是指明清两代的长篇戏剧剧本。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简要地作了说明:“传奇之名,实始于唐。唐裴铏所作《传奇》六卷,本小说家言,此传奇之第一义也。至宋则以诸宫调为传
-
读者·作者·编者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徐奋鹏 治统 西厢记 戏剧艺术 弁言 县图书馆 读者 传略 州府
-
描述:料”。然而,《弁言》不是汤显祖写的。它只是一篇假冒汤显祖之名的伪作。《弁言》署为“天启癸亥”(1623年)作,可是汤显祖早在万历丙辰(1616年)年便去世了。另提供有关资料两条:①临川县图书馆藏有
-
《戏剧艺术》一九八○年总目录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导演学 汤显祖 导演艺术 戏剧艺术 舞台美术 初探 余秋雨 哈姆雷特 总目录 讨论会
-
描述:~~
-
关于牡丹亭的批评与反批评
-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反批评 汤显祖 戏剧演出 明代中叶 序跋 刻本 评论 信札 戏曲史
-
描述:古时没有报刊,除编撰专著,或为刻本序跋外,对当时的戏剧演出,往往是通过口头评议或信札、日记、诗词来进行评论的。为刻本写序跋者,大多是作者的至亲密友,故多为赞美之词。但在信札往来之中,却有褒有贬,甚至有批评和反批评。明代中叶,关于《牡丹亭》的一场争论,就是通过书信进行的。
-
悟得梅派真谛:李胜素专场演出观感
-
作者:张正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形式 汤显祖 杜丽娘 观众 性格刻画 丰富和发展 中国戏曲 艺术形象 内心冲突 艺术形式
-
描述:悟得梅派真谛──李胜素专场演出观感张正芳李胜素的专场演出,为首都舞台送来了清新典雅的轻风,驱散了6月的暑热。走出剧场许久,4个不同女性的艺术形象仍萦绕于胸,作为一个久别舞台的老演员,深为京剧能有这样的后来人而兴奋和激动。《游园》、《廉锦枫》、《红线盗...
-
论公安派的美学思想
-
作者:姚文放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安派 袁宏道 美学思想 汤显祖 浪漫主义 袁中道 袁宗道 审美趣味 古典主义美学 文学创作
-
描述: 一明中叶以后,在中国美学史上曾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美学思潮,如果说前驱的骁将当推李贽的话,那么摇旗呐喊的殿军则是汤显祖。而与李贽、汤显祖同时汇入这股浪漫思潮的,还有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首
-
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
作者:吴志达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积极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特色 杜丽娘 汤显祖 封建礼教 爱情自由 柳梦梅 理想世界 戏剧冲突
-
描述:“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在明代众多的言情传奇中,足称“擅场”之作者,应首推汤显祖的《牡丹亭》。《牡丹亭》所讴歌的“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深深地感动了封建时代青年女子的心
-
试论戏曲现代戏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续)
-
作者:吴乾浩 来源:陕西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汤显祖 戏曲作品 艺诀 观众 社会主义新人 新人形象 剧作家 思想性 艺术形象
-
描述: 真实的阶级感情艺诀曰:“戏无情不感人”。汤显祖在《焚香记总评》中也说:“其填词皆尚真色,所以入人最深,遂令后世之听者泪,读者颦,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真情在戏曲作品中决非可有可无的东西
-
独创放异彩——《牡丹亭》与《西厢记》的比较
-
作者:齐裕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西厢记 杜丽娘 汤显祖 作品 婚姻自主 封建礼教 崔莺莺 理想与现实 门第观念
-
描述:观念”,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从艺术上说,也难以超越《西厢记》的成就,多数作品还不免落入“公于落难,小姐养汉,状元一点,百事消散”的公式之中。汤显祖《牡丹亭》的出现,以其灿烂的
-
整理中国美学遗产的几个问题
-
作者:叶朗 来源:西北美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美学 古代美学 遗产 汤显祖 美学思想 美学问题 出乎其外 王国维 几个问题 曹雪芹
-
描述:就必须花大气力去发掘、整理、研究和批判地继承我们民族极其丰富的美学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