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比较法上好历史课
-
作者:夏春兰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法 王安石变法 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 历史课 武王伐纣 小学历史 历史概念 加强记忆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描述:比较法是小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加强记忆的重要手段。 我在历史课教学中非常注意运用比较法: 第一,比较近似的历史概念,使学生区别概念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如在教完《武王伐纣》和《商鞅变法》
-
三株的品格:创新与韧性——记三株集团董事长、总裁吴炳新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新 三株集团 董事长 韧性 民营企业 三株口服液 创新精神 社会主义 市场创新 《孙子兵法》
-
描述:立业于苦,成业于智,存业于德。极乐必生悲,无苦之成业,或为盗者或取巧;无智之成功,或为浮云或流水;无德之成雄必败,无度之奢侈无异于自戕!
-
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题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校招生 统一考试 蒋介石 太平天国 丘吉尔 帝国主义 义和团 社会主义 王安石变法 资本
-
描述:试题选登第Ⅰ卷(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每题只能选一个答案)1.确立“中国人种自生说”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A.传说、记载和遗址B.遗物、遗址和传说C.遗址、遗物和记载D.化石、遗址和遗物2.《周易》中八卦的总根源是A.天和地B...
-
名言佳句作文应用(五)
-
作者:罗易 黄永光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 内蒙古草原 社会主义 战略转移 屈原 王安石 反应木 《国殇》 中日两国 屡败屡战
-
描述:名言佳句作文应用(五)
-
略论陶成章和《龙华会章程》
-
作者:郭斌 杨树标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成章 无政府主义 龙华会 辛亥革命史 革命党人 章程 孙中山 社会主义 刘师培 资产阶级革命派
-
描述:流露出帝王思想来.”近年,杨天石、王学庄二同志在《历史研究》发表《探微》一文,则说“陶成章是红帮头子”,“是无政府主义的拥护者”,“《龙华会章程》思想成份极其复杂”,“在所有的成份中,最惹人注目
-
北宋变法时期在水利问题上的儒法斗争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利问题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兴修水利 顽固派 革新派 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 北宋 批林批孔运动
-
描述: 正当前深入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中,研究儒法斗争历史,使我们逐步了解到,儒法斗争和科学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儒法的斗争,在水利问题上也深刻地表现出来。被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
-
坚持知行统一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兼与单宇晓等同志商榷
-
作者:张炳元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师 根本任务 德育理论 知行统一 社会主义 重要地位 文化知识教学 理论观点 主要形式 学生
-
描述: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
《多吃了几斤盐》的抒情特色
-
作者:缪国仪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人生悲剧 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 抒情诗 作者 四十年 新中国 中国作家 不务正业
-
描述:硕的创作成果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在当时的文坛上传为佳话。可惜的是18岁那年他蒙受冤屈,“蛰居田园”被迫辍笔二十多年,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无疑是人生悲剧。对此,作者俏皮地说:“四十年中有二十二年‘不务正业’。”淡淡的一笔让人心酸得掉泪。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总目录
-
作者:暂无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希庭 大学生 心理学 金庸小说 社会主义 研究述评 主持人 心理健康 实验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总目录
-
“变革之心”推动企业前进
-
作者:柳瑞军 来源:企业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革 企业 王安石变法 人类社会 封建王朝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经济时代
-
描述:定是错误的。比如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后人都说它好,但是在那个时代的人可能说他简直是胡闹,变革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希特勒的纳粹思想可以说是遗臭万年,但是当年他极具煽动性的演讲迷倒了成千上万的听众,让他一呼百应,追随者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