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专栏 世界是平的,心不应是
作者:暂无 来源:特区教育·中学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 这其实也就是一个阅读经典的话题,对此我深以为然。但这个近乎常识的观点之所以令我格外触动,是因为我最近读到了这样一则新闻:受网络文学的影响,如今的青少年普遍对文学名著兴趣不大,而对魔幻、科幻、侦探类图书“情有独钟”。上海译文出版社曾经推出了一套名著文库系列丛书,包括毛姆的《刀锋》、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德莱塞的《珍妮姑娘》、卡夫卡的《城堡》、柯林斯的《白衣女人》等,但据说销量很不理想。中国古典名著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有报道说,某女士给女儿列了个“暑期名著阅读计划”,没想到却遭到女儿软硬兼施的“抵抗”,一个假期下来,一本《红楼梦》仅仅翻了十页不到一一而许多家长有着相类似的困惑。很多新课标的语文课外读本干脆将国内外的名著缩写,只留下最简单的故事梗概。 这当然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特性有关,想想看,某名人一本正经地考证黛玉葬花是一种行为艺术,某文学博士著书称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吃软饭、打群架、混黑道、梦想在闹市砍人,而依据是李白这样的诗句:“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更令人惊讶的是作者声称这是一部纯粹的学术著作。文化被剥离成了知识,知识又被剥离成了拿来即用的技术,青少年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这种重术轻学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下,指望他们潜身名著恐怕并不现实。 但越是这样,我们越得重视经典阅读的价值,重视经典阅读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李泽厚说,人是文化的积淀。一个人倘若没有起码的人文精神的滋养,则会导致灵魂的失重与缺钙,成为所谓的精神侏儒。而我们获得精神营养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通过与那些高贵灵魂的对话,来感知自身与世界。有一本畅销书说世界是平的,但一个人的心灵不应该也是平的,不应该在快餐式的阅读中让心灵逐渐走向扁平化。 如今是一个信息海量的时代,各种读物太多,开卷未必有益,因此我们有责任引导青少年阅读经典。几年前,有关方面曾经启动了“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首届百种优秀青春读物”评选活动,应该就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该评选活动从全国74家出版机构和社会各界推荐的几百种图书中选出了100种优秀青春读物,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物种起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给青年的12封信》、华文出版社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辽宁教育出版社的《傅雷家书》、湖南科技出版社的《时间简史》(普及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挪威的森林》等经典作品,此外,一些畅销书也大量进入评选榜单,如人民出版社的<做最好的自己》、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王蒙:我的人生哲学》、新华出版社的《细节决定成败》、中华书局的《于丹<论语>心得》、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我的世界我的梦》、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富爸爸·穷爸爸》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亮剑》等。 好的阅读令人受用一生,阅读经典无疑是一个高效率的阅读,给他们指定 “经典”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所谓经典也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前人视昨犹如后人视今,我的少年时期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等“闲书”是要受骂的,与今天的家长逼着阅读经典的情形恍如隔世。推己及人,以昨视今,对于今天的网络文学以及一些人眼中的“闲书”,我们也没有必要乱棍打死。他们不愿意轻易接受父母指定的“经典”而是坚持自己去选择,难道就没有一点道理?我们与其慨叹他们“肤浅”不如尝试进入他们的阅读世界,进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真的没有必要处处为“人师”,尤其是包办一切。就以“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首届百种优秀青春读物”评选活动为例,从报道中看,它是从全国多家出版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推荐中评选产生,却似乎不见青少年本身的声音。这多少有点奇怪,这道”菜”是端给青少年品尝的,我想他们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应当有更多的“点菜”的权利,否则就是喧宾夺主了。据说这项活动还将继续进行下去,我希望接下来的活动能够更好地突出青少年在这件事情上的”主角“地位,看看他们心目中的阅读排行榜是什么。
党争视野下的《曾布日
作者:熊鸣琴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党争  《曾布日  《续资治通鉴长编》 
描述:向对《曾布日》非常有利。
试论《邵氏闻见》中的王安石形象
作者:张启容  来源: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邵氏闻见  王安石  形象 
描述:景,只有这样才能对王安石有一个公允的评价。纵观历史,王安石是位有政治抱负的改革家,他的变法虽没有改变北宋日趋腐败的命运,但还是部分地实现了富国的目的。
宋儒杨慈湖著述考
作者:赵灿鹏  来源:书目季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简  慈湖  心学  陆九渊 
描述:宋儒杨慈湖著述考
论王安石
作者:黄培根  来源:宁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王安石
论黄庭坚
作者:黄宝华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谷  黄庭坚  “以俗为雅”  “以诗为  语言风格  《白雨斋词话》  晏几道  《南乡子》  曲子  艺术风格 
描述:论黄庭坚
迎春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自行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传统  王安石  身体素质  自行车行业  从业人员  编辑部  出口订单  近千年  工作安排  顺利发展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人王安石这首《元日》小诗己传唱了近千年,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确实,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最大节日,是一年中最令人喜气洋
二首
作者:李国瑜  来源:诗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河沿  五十年  附属中学  击鞠  复育  金陵  黄鹤  武昌  筋力  同学 
描述:二首
容易用错的
作者:许正元  来源:秘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浒传》  《青春之歌》  沉溺于声色  郁达夫  内山完造  小理发店  购物中心  警世通言  内山书店  王安石 
描述:【沉溺】①沉没在水中;②指醉心、迷恋于某种爱好;③陷入某种困境之中。“沉溺”不是“投入”之意。
作者:孙武军 刘禹锡  来源:少年文艺(写作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梧桐  李商隐  郑思肖  欧阳修  湘夫人  九歌  串香  诗情  屈原  晏殊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