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33)
报纸(305)
图书(13)
会议论文(7)
学位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51)
红色文化 (361)
地方文献 (33)
宗教集要 (10)
才乡教育 (4)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259)
2011(42)
2010(70)
2007(44)
2006(27)
2005(30)
1999(17)
1998(19)
1996(15)
1987(15)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30)
南方文物(3)
上海滩(2)
西部大开发(2)
齐鲁文史(2)
新华月报(2)
决策探索(1)
党史文苑(纪实版)(1)
现代青年(细节版)(1)
共产党员:下半月(1)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和《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画传》简介
作者:平宣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图书评介)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  哲学家  中国哲学史研究  评传  哲学研究  基本内容  著名  王安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  鸦片战争 
描述:、线索。
书法家曾熙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湖南衡阳  书院  李瑞清  书法家  晚年  进土  主讲  光绪  龙池  融合 
描述:曾熙(1861—1930),湖南衡阳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晚年自号农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土。先后主讲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工诗文,擅书画。与李瑞清合称"北李南曾"。其得力于《夏
法界帅才黄鹤:成功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
作者:     来源:京九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黄鹤练习书法 黄鹤书法作品 书法家田英章为黄鹤颁奖 现实中,细心的你不难发现身边很多人在慨叹生活太乏味、就业起步难,而在这个热衷于把酒狂欢、微信陌陌、LOL、攀比品牌的年代,却有位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柒 象山书院
作者:暂无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书院  陆九渊  江西省  南宋  贵溪市  中国古代  创始人  著名  象山先生  程朱理学 
描述: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1139
书画无为品自高:记著名书画家刘绍民
作者:袁洪量  来源:神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画家  书法  用笔  著名  书画作品  无为  楷书  书画艺术  结构严谨  现代工艺美术 
描述:书法导报》、《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林》选刊,入编《中国书画艺术博览》,《当代书画艺术精英墨迹精赏》等。曾应邀为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片《罪恶的杀戮》题写片名;为几十位解放军高级将领创作过书画作品
元末书法家饶介与《床楣楠木帖》
作者:暂无 来源:收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末明初  书法家  册页  诗人  小品 
描述:2006年嘉德春拍,有一幅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书法家饶介的册页(一开)受到圈内识家的注意。这幅题为“床楣楠木帖”的册页,尺寸(27.2×36.2厘米)不到一平尺。估价仅10万元的尺牍小品几经争夺
李瑞清论为须自得其乐
作者:达智  来源:养生月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得其乐  书法家  清末民初  教育家 
描述:李瑞清,名梅庵,又号清道人。清末民初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他擅长书法各体,尤其善于以碑入帖,至今法界评价很高。在当时亦名驰四方,求者纷纷,因他还须为官办公,穷于应付,“余性复疏懒,筋驽肉缓
近现代湖南四大书法家及其著述作品
作者:李安定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家  湖南省  师范学堂  辛亥革命  李瑞清  国民党政府  立宪派  谭延  咨议局  立宪活动 
描述:近现代湖南四大书法家及其著述作品
昔人虽乘黄鹤去 歌声不断伴远行——追思著名指挥家李德伦
作者:饶邦安  来源:决策与信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德  音乐会  指挥家  中国交响乐  音乐节  自行车  音乐厅  大师  韩中杰  交响乐团 
描述:《深秋的哀思——追思李德伦先生》的音乐会向大师告别。在黄飞立、韩中杰、郑小瑛等7位名家的指挥下,中国交响乐团和中国歌剧院合唱团演出了李德伦生前最喜爱的中外经典作品。11月18日,在大师辞世一个月后
长久的牵挂——潘心城副主席带领书法家赴永泰慰问、写春联
作者:孙红英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副主席  书法家  春联  王安石  风送  贫困农民  政协  贫困户  纪念碑  生活内容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春天来临,人们欢天喜地迎接万象更新的一年时,我们都会想起王安石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