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小山词中追忆手法的运用
作者:方凌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追忆 
描述:本文的着眼点在于对晏几道词中追忆手法运用的探讨。从小山词中大量的追忆内容入手,分析了追忆内容的分类和追忆中多种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艺术特点和艺术效果,最后论述了晏几道钟情于追忆的原因所在
《牡丹亭》的象征思维及其戏曲史意义
作者:谢雍君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象征思维  戏曲史  象征意蕴  思维方式  生存环境  象征手法  柳梦梅 
描述:引言当我们梳理关于《牡丹亭》内涵之种种时,发现剧情中有许多不符常情常理之处。比如,杜丽娘随父母在南安生活3年,居然不知自己居住的太守府后有一大花园,而丫鬟春香偶尔一次出恭,即发现有这等一个所在(《闺塾》);再如,杜丽娘
黄鹂
作者:暂无 来源:阅读与鉴赏(初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提示  黄鹂  《猛虎集》  黄鹤  手法  复叠 
描述:黄鹂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化用手法
作者:薛胜元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化用  创作手法  二度创作  古典诗词创作  句子  文人创作  中国古典诗词  辛弃疾  晏几道  作品 
描述:文人创作时,根据表达需要,常常对前人诗文中的语句加以变化,变成自己的句子,这种创作手法就叫化用。化用重在借"意"而引发读者的联想,给作品带来较原诗句更加深远的意境。可以说,化用属于二度创作,只要化用
文化象征的符号——《论语》中“君子”与“小人”文化现象探析
作者:程碧英  来源: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君子与小人  礼崩乐坏  周礼文化体系  文化内涵  历史意义  现实意义 
描述:的周礼文化体系为背景的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从而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
论两个“梦”意象构成的浪漫剧及其象征追求——《牡丹亭》与《
作者:骆蔓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梦”意象  “梦”意象  情结  情结  原型  原型  人文主义意绪  人文主义意绪 
描述:为情结化象征追求。《仲夏夜之梦》中写“梦”则是目的 ,是以原型化象征对生命活力作张扬、生存和谐作表现。《牡丹亭》的戏剧结构是从梦幻转向现实 ,以致太现实人性化 ;《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是从现实转向
性爱欲望的诗意化象征:《牡丹亭》“至情”主题的重新探讨
作者:张丽红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性爱  性爱  汤显祖  汤显祖  诗意化  诗意化  至情  至情  欲望  欲望  象征性  象征性  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  柳梦梅  柳梦梅 
描述:《牡丹亭》一经问世,就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汤义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1],《牡丹亭》传奇性的绚丽爱情故事,从古到今,倾倒众生,令人如醉如痴。传说明清时期的俞二娘、金凤钿
中医的眼科
作者:林六梅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5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眼科学  危亦林  白内障  外障  王肯堂  眼病  手法  外治法  针灸  五行 
描述:二十三症;外障四十五症,可算是中医眼科的初步總结。明朝眼科学又迈进了一步,如倪维德病机啓微,把眼病分为一十八因,每因總结其症候(?)并举方治与手法。徐春甫古今医统,不过充实了危亦林五轮八廓之说,并增
苏轼散文诗化现象浅论
作者:狄松  来源:理论学习月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诗化现象  散文  手法  生动形象  议论文  艺术特点  王安石  欧阳修  日常生活 
描述:以达到的。人们对这个现象似乎注意不够,本文试就这个艺术特点作一些分析。
雨中花
作者:陈昌俊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助词  文字  鸳鸯  荷叶  细条  莲花  晏殊  女子  荷花  手法 
描述:、忧离恨别之类,缺乏鲜明的个性及深刻的感情,自温(庭筠)、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