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爬山:目标应是前面的上方
作者:暂无 来源:管理观察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爬山  工作目标  激励效果  操作工  经理  顾问  方法 
描述:假如你有目标,目标应是前面的上方经理:顾问师,我上次按您教授的方法,从上级主管到操作工,均要求他们设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开始是起到了很好的激励效果.可最近,目标也还在设,效果却没以前明显了.
教师应是道德教育的躬行者
作者:黄芳  来源:中国职工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素质教育  人格  知识  方法 
描述: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儒学经典诠释传统”与“我们”
作者:陈立胜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诠释  儒学  前理解  意义空间  王阳明  生存论  西方诠释  考察工作  经典文本  陆九渊 
描述:三项。“我们”把“儒学经典的诠释者”是如何诠释“儒学经典”的作为“专题”的研究对象,进行所谓“第二序”的考察工作,并以期建立某种儒家诠释学之类的东西。然而,任何一种“专题的”诠释与研究皆是
明代「本色论」的诠释问题及其反思
作者:萧名蜏  来源:问学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色  当行  本色论  唐顺之  胡应麟 
描述:放在个别文体的范畴中,因此仍有亟待讨论的空间。 本文试就明代「本色论」的各个议题当中,探讨批评家是从何种角度对文学作品做出批评?而这些批评方式之间的关系又为何?对於宋代是否有继承与发展?这些现象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上又具有什麽意义?并从这些问题的厘析当中,重探「本色论」在文学批评相关问题中的不同内涵与意义。
如何理解陆九渊与诠释
作者:刘磊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诠释  实践 
描述:陆九渊是宋明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学说被一些学者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冠以"生命实践诠释学"、"依他诠释学"和"实践论诠释学"等名称。其实,陆九渊的学说并非伽达默尔式的哲学诠释学,而是施莱尔马赫式
罗汝芳的教育思想
作者:罗伽禄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罗汝芳  教育  教育  对象  对象  目的  目的  内容  内容  方法  方法  教师  教师 
描述:论式。互动讨论式主要是由学生向老师问问题,或老师向学生提问题,再大家针对问题辩论,堂上为了活跃气氛还可插入歌吟等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在学习方法上,他强调多思、发愤、时习、作疑、悟,他重视老师问题,他认为老师应是善之至、立人之极。他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值得研究。
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
作者:彭启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诠释  宋明理学  知识论诠释  实践论诠释 
描述:为达成明理这一理解目标的重要保证,知行合一说凸显了理解中的实践智慧。陆九渊意义上的明理具有了实践论的意味,其理解理论的视野是实践论诠释学的。
清初士大夫群体的心态诠释
作者:曹斌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亮工  遗民  焚书 
描述:题。另外,通过对亮工晚年焚毁自己生平大部分著作这一行为的解析,来揭示时代变迁在历史人物心理上产生的影响。该文把周亮工的活动纳入到明清之际社会的大变革中,考察士大夫群体对社会变革的不同反映,从而对周亮工的心理状态作出较为实际的解读。
陆九渊经典诠释思想研究
作者:刘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诠释  本体  工夫 
描述:实现”的问题作出自己新的解释。出于对“工夫”问题的关注,陆九渊在解读经典时体现出既依据经典又不囿限于经典的诠释态度,且通过对经典的解释实现他对先秦儒家精神的回归。基于此,陆九渊采用了“先立乎其大
从“经义式”到八股文形成的当代诠释
作者:刘虹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经义式  朱元璋  八股文 
描述:来的“传注经学”,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亦从训诂章句的囹圄中解脱出来。从王安石对科举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首次匡定到八股文的形成,标志着科举考试向着更规范、易于操作的轨迹发展,同时它也蕴含了历代有识之士对于科举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的孜孜追求。但是,对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匡定又造成“科举之业盛和文化学术衰”的矛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