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02)
报纸(1190)
图书(38)
学位论文(30)
会议论文(2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02)
地方文献 (56)
才乡教育 (12)
红色文化 (5)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4)
非遗保护 (3)
地方风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3(123)
2012(249)
2011(197)
2010(404)
2007(111)
2005(67)
2000(74)
1998(41)
1995(51)
1989(29)
按来源分组
其它(72)
近代史研究(21)
北京档案(11)
中国文化报(9)
光明日报(9)
史学史研究(5)
历史研究(5)
湘潮(3)
高中生(1)
粤海风(1)
大年史学研究
作者:黄广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年  中国近代史  阶级斗争观点  解释体系  当代史学 
描述:吸引之时,在他们身边却又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迅速成长起来,这一群体则是以大年、胡绳为代表的第二代马克思主义史家。这一代史家把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他们的学术历程和学术命运与新中国五十年风雨历程紧
大年同志逝世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大年同志,因循环系统衰竭,医治无效, 于1999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追忆恩师大年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读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前途的探索。 1999年12月28日上午11时刚过,我正在研究所上班,听到了大 年师刚刚故去的消息
史学界追怀大年先生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北京3月18日电(记者危兆盖)在日前中国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大年来往书信选》出版座谈会”上,大年先生的生前好友、同事、同仁、学生和书信选编人员深情回忆了大年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大年
作者:姜涛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年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近代史  历史研究  抗日战争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科学院  文化大革命  相互关系 
描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大年姜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大年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大年,湖南华容人,1915年8月日出生于一个小康的读书之家。父亲是师范毕业生,但31岁
大年先生的“版权观”
作者:张扬  来源:新闻出版交流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年  版权问题  “盲区”  马克思主义史学  所有权  近代史  著作权法  揭发隐私  隐私权  自重自律 
描述:大年先生的“版权观”张扬大年先生最近送我一本新书:潞、崔永华编的《大年存当代学人手札》。书籍装潢精美,却没有出版单位,也没有版权页和条码,在一般标有某某出版社字样的位置,印着“中国社会科学院
怀念大年同志
作者:丁守和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年  历史学家  历史研究  社会活动家  怀念  解放区  新中国  人大常委  全国人大代表  党政领导 
描述:大年同志是著名历史学家,也是社会活动家。在新中国建立前,他主要是在解放区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和教育工作。到北京后,他主要从事历史研究,还有许多学术组织领导工作,并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
大年同志与近代史所
作者:余绳武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近代史  大年  马克思主义  科研工作  历史研究  《美国侵华史》  近代史研究  学术观点  解放战争时期  研究室主任 
描述:大年同志与近代史所余绳武日前张海鹏同志打电话来,建议我今天谈谈大年同志与近代史所的关系。我到所较早,自己觉得义不容辞;其实我对这方面的情况了解很少,因为80年代以前我是一名普通科研人员,与大年同志
大年论著目录
作者:张显菊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中山研究  近代史研究  大年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近代史  辛亥革命  国际学术讨论会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马克思主义 
描述:大年论著目录张显菊编编辑说明一、本目录仅收作者1949年8月至1995年8月出版或发表的著述。二、目录分书、文两部分。书目合著作(见序号1-7)、主撰(8-9)、主编(10-13)三类。论文目录
大年先生的学术风范
作者:陈其泰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年  新中国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  《论康熙》  近代史基本线索 
描述:大年先生是新中国历史学的重要开拓者。他的学术风范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以下两项尤有教育意义:一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同时又以开放、进取的心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二是在长期的史学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