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862)
学位论文
(51)
报纸
(26)
图书
(23)
会议论文
(2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68)
才乡教育
(13)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3
(49)
2012
(37)
2010
(44)
2009
(44)
2006
(34)
2003
(28)
1998
(76)
1992
(24)
1982
(15)
1980
(7)
按来源分组
其它
(75)
抚州师专学报
(69)
江西教育科研
(13)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
中华书局
(2)
幼儿教育
(1)
中国电子商情(科技创新)
(1)
陕西教育(行政版)
(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本心
主体性
主体精神
修养理论
陆九渊
为学
哲学
做人
研究会
儿童心理发展
哲学思想
生命存在
《教育研究》
多产品厂
哲学家
为民请命
主体意识研究
主体思维
传统道德
法律
德育思想
易学
中医典籍
发明本心
伦理学
《四书》
南宋
佛教观
义利之辨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论文摘登:陆九渊“切己自反,改过迁善”的道德教育】搜索到相关结果
968
条
《幼儿园的
道德教育
》即将出版
作者:
暂无
来源:
幼儿教育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预备班
幼儿园
教育出版社
作业
日常生活活动
学前教育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
苏联
黄希庭
描述:
特点;教养员怎样根据各年龄班的特点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劳动和作业中进行
道德教育
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幼
来函、来文
摘登
作者:
暂无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即理
心育
哲学思想
象山先生
陆九渊
理论基础
心学
道德规范
道德法则
描述:
来函、来文
摘登
尊重生命应是
道德教育
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之一
作者:
郑新蓉
来源:
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重生命
道德教育
内容和原则
生命存在
个体生命
受教育者
道德认识
养成教育
现代
道德教育
合理性
描述:
尊重生命应是
道德教育
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之一郑新蓉德育,从某种角度可以看成人性的养成教育,即通过教育使社会的新生代能够凭借社会的或类似的"理性良心"处理自己与同类的交往关系和矛盾。这里讲的"理性良心
鲁洁:引导生活的建构应是
道德教育
的根本作为
作者:
暂无
来源:
小学德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活
引导
鲁洁
《教育研究》
成人之道
2010年
生命活动
描述:
鲁洁在《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道德和
道德教育
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去做成一个人",
道德教育
的根本使命是引导人走上"成人之道"。回归生活的德育,究其根本就是要使其回归到人自身,回到"成人之道
第12卷(2006年)第4期入选Ei
论文
及作者名单
作者:
暂无
来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系统研究
算法研究
生产调度
吴澄
工作流模型
开放式数控系统
论文
多产品厂
面向产品生命周期
技术研究
描述:
~~
陆九渊
作者:
李承贵
来源:
云南教育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陆九渊
1139
1193
传记
描述:
陆九渊
(1139~1193),江西金溪人。南宋著名哲学家,心学学派创始人,与朱熹并为南宋理学双杰。他
陆九渊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工作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鹅湖之会
心即理
“心学”
伦理纲常
理学家
哲学家
教育家
描述:
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这就把心和理、心和封建伦理纲常等同起来。1176年
陆九渊
在铅山鹅湖寺与朱熹对认识论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进一步阐发了他“尊德性”和“发明本心
陆九渊
评传
作者:
祁润兴
来源:
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陆九渊
1139
1193
评传
描述:
陆九渊
评传
陆九渊
的为民请命
作者:
傅林辉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为民思想
为民请命
描述:
陆九渊
和王安石都出于下层人民,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注重农民、平民和主张摧抑兼并。
陆九渊
在其与官吏的信件中.揭露了地方官吏巧立名目侵渔农民并抑绝其赴诉之路的罪行,提出减轻平民负担的建议,通报发现的情况
陆九渊
的道德修养论
作者:
刘伟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即理
道德修养
易简工夫
描述:
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陆九渊
主张"心即理",即一切真理和伦理道德都是人所固有的。由于"物欲"、"意见"蒙蔽了人的"本心",所以
陆九渊
提出通过"易简工夫"来克服人的"私欲"、"意见",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