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4)
报纸(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
地方风物 (5)
按年份分组
2014(9)
2013(1)
2012(3)
2011(5)
2009(4)
2006(2)
2004(2)
1995(1)
1983(2)
195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5)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
三峡日报(1)
农村实用技术(1)
中国建设报(1)
茶叶世界(1)
中国茶叶(1)
中国对外贸易(1)
江苏农业科学(1)
茶.健康天地(1)
汤显祖雅爱玉茗花
作者:肖加  来源: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郭沫若  金花茶  雅爱  桃红  云南  品种  山茶花  淡红色  茶梅 
描述:国的珍贵特产。“早桃红”等品种之外,更为珍贵的是金花茶、荣金香和白色的玉茗花。“玉茗”何物?据《辞源》《辞海》所载:玉茗即一种白山茶花,是极名贵的品种,花瓣纯白,花蕊黄色,萼绿。陆游《眉州郡燕大醉
坚持“三圃制”繁育水稻原(良)种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农业科技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圃制  混合繁殖  繁育  良种  修正主义路线  原种圃  品种  种子数量  八字宪法  产量 
描述:子工
国花理应是莲花
作者:彭小补 俞宜年 尤凤萍 李必赛  来源:生命世界杂志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莲花  观赏价值  贡献大小  污泥  叶片  花木  品质  评议  象征  品种 
描述: 评议国花应以该花木对人类贡献大小为主,其次议论其观赏价值。据此,我们推荐莲花作国花。莲花原产我国,品种繁多,花朵妩媚,叶片巨大。它具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涟漪而妖”,不怕狂风暴雨和烈日酷暑。象征我国人民坚定、高尚、纯洁的品质。
文人都爱蟹
作者:陈慰  来源:美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螃蟹  食蟹  李瑞清  施今墨  品种  宋代  李渔  宋高宗  醉蟹  倪云林 
描述: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而吃蟹、饮酒、赏菊、赋诗,也历来是金秋时节的雅事。皓月当空,文人墨客在花间执一壶醇酒,轻剥蟹壳,品的是一种登仙的境界。西晋名士毕卓,被尊为"蟹神",他最喜在秋风里乘一叶扁舟,漫游在江南湖滨里。毕卓安坐船头,右手把酒杯,左手持蟹螯,观赏湖光山色之际呢喃着
蔬菜供应日渐充足 品种选择应是关键
作者:江苏 刘广  来源:致富快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品种选择  蔬菜供应  蔬菜价格  品种组合  蔬菜批发市场  南京六合  江苏农业  值得注意的是  价格下滑  农副产品 
描述:蔬菜供应日渐充足 品种选择应是关键
短缺品应是机构资产配置的重点品种
作者:暂无 来源:证券市场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短缺品应是机构资产配置的重点品种
古代茶叶禁榷制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作者:吕维新  来源:茶叶机械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基础  禁榷制度  王安石变法  茶叶生产  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  桑弘羊  孟子  经济干涉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 
描述:古代茶叶禁榷制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吕维新(江西省上饶茶厂334000)我国的茶叶禁榷制度始于唐代,一直沿袭到本世纪的80年代中期。一项制度能经历一千多的不同历史时期而保持基本不变,这在
岩茶文化价值探讨
作者:曾震中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夷山市  武夷岩茶  茶园  经济价值  茶叶  小气候  周亮工  饮用  明代  文化价值 
描述:于是这块宝地先后被黎民百性、朝廷皇家相中,在此建立了闻名天下的皇家“御茶园”,更由于岩茶具有突出的饮用、药用、经济价值,因而身价倍增……从“御茶园”看饮用价值周亮工在《闽小纪》中写道:“先是建州贡茶,首称北苑龙团,而武夷石乳未著,至元设场于武夷,遂与北苑并称,今则但知有武夷,不知有北苑矣。吴越间人颇不足闽茶,而甚艳北苑之名,不知北苑实在闽也。”
从来佳茗似佳人——谈谈苏轼的咏茶诗词
作者:周树斌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诗词  王安石变法  劳动人民  文学史  豪放派  艺术风格  社会底层  四川省  茶叶 
描述:由于他的长期迁谪,才使他有机会接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有机会到过杭州、富阳、黄州、湖州、惠州等南方茶叶产地,“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连留。独
饮茶三味
作者:华木兰 李庚  来源:乡镇企业科技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饮茶  周树人  陶瓷茶具  茶叶  王安石  艺术  得景  茶汤  绿茶  红泥 
描述:不洁"很好理解,而日艳风和,于高山中觅一角松奇石巨或竹翠溪清处,架起一具红泥小火炉,澄心静虑,细煎慢饮,相对悠然,荣辱两忘,也可算得景了。古人忌对花饮茶.认为那是和"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焚琴煮鹤、松下喝道"一样煞风景的事。他们认为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