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联是最具生命力的一种艺术——读《楹联丛话》有感
-
作者:邸玉超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楹联 生命力 艺术 对联 纪晓岚 民俗文化 故事 特性 桃符 王安石
-
描述:逊题桃符于寝门,嫌其词不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故王安石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在桃符上题对子,则是孟昶开先例。楹联传承至明清,最为兴盛,明太祖朱元璋曾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行出观,以彰其风气。《楹联丛话》共十二卷,又“续话”四卷,叙楹联故事,记庙祀、胜迹联墨,传联家格言佳话,洋洋十八万言。既有脚踏实地的记录,亦有耳耳相传的收集,且专家术语,偶加品评,一步到位。乃是时下联家十分推崇的楹联专著。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体,除了与其他文体有着共同之处外,还有着智力游戏和文字游戏的特性,文人墨客不可不读,门外之人茶余饭后一阅,亦颇为有趣。如果有雅兴,不妨研墨一试,可调身心,可增智慧,生活可陡生乐趣和色彩。《楹联丛话》的楹联故事颇为可读。如下几则:一日,一位联家采风乡间,饥渴难耐,见路...
-
作文最终应是一门艺术——对“文集”式作文的一点体会
-
作者:赵恒仁 朱琳 来源: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命题作文 文集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写作 艺术 自主写作 自由表达 自主拟题 教学实践 教学方式
-
描述:本不可能达到这种要求,于是就萌生了“文集”式作文的思路。
-
作文最终应是一门艺术——“文集”式作文法的一点体会
-
作者:赵恒仁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命题作文 文法 文集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写作 艺术 自主写作 自主拟题 自由表达
-
描述:有的作 文教学方式根本不可能达到 这种要求,于是就萌生了“文 集”式作文法的想法。
-
奇妙的戏笔,艺术的卓识——苏轼《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赏析
-
作者:谢桃坊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诗 王安石 艺术 清代学者 古人 七言 杜甫 文字游戏 古典诗歌
-
描述:议论杂以嘲讽,放笔纵意,这是苏诗特点之一,它最能体现苏轼的文学天才与机敏智慧。自南宋以来,苏诗此点备受攻击,但后世诗人却始终望尘莫及。《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是七言组诗,共5首,它历来不为选家们所留意。清代学者纪昀批评它说:"语杂嘲弄,颇有率句,不为杰作。"固然此组诗非苏诗杰作,却不愧为奇妙
-
《刘绍荟现代重彩艺术》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古道新章·山水
-
作者:陈立红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桂林市 艺术 现代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首发式 画展 山水
-
描述:协副主席李世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继荣,广西师大
-
创新的语言不俗套
-
作者:文心 来源:创新作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 创新 俗 表现力 “绿” 王安石 作文
-
描述:有时候,一篇作文就因为一个准确、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而生动起来,就像王安石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妙而使这首诗成为杰作一样。可更多的时候,我们作文里处处充斥着陈腔滥调,让人
-
浅谈“为文”
-
作者:张朝霞 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之美 道德修养 社会作用 柳宗元 王安石 真感情 刘熙载 表现力 艺术特征 现实主义精神
-
描述:浅谈“为文”
-
摸鱼儿谒苏公祠追念苏子
-
作者:楼炽阳 来源:浙江档案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迅文学 王安石 文化品味 现代观众 处理手法 观众接受 戏剧表演 表现力 程式化 中国戏剧
-
描述:摸鱼儿谒苏公祠追念苏子
-
口风琴应是器乐进课堂的首选乐器
-
作者:郭建忠 来源:乐器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口风琴 进课堂 管乐器 提高教学质量 键盘乐 器乐 表现力 音乐教学 音乐的空间 协调的运动
-
描述:口风琴应是器乐进课堂的首选乐器
-
解读徐渭、凡高与石鲁——论精神失常对画家创作之影响
-
作者:何循真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疯癫 精神失常 画家 艺术
-
描述: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但在正常状态下 ,画家的感情与品质 ,仍能通过其作品透其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