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论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的《汉志》研究得失
作者:傅荣贤  来源:四川图书馆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汉书艺文志考证》  《汉书.艺文志》  目录学 
描述:而不是目录学意义上的。就后者而言,他补《汉志》27种的阙收文献都不尽可靠,但却开启了后代补阙的先河。
略论胡应麟的图书分类思想
作者:暂无 来源:学理论·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目录学  目录学  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  图书分类  图书分类 
描述:本文认为胡应麟的图书分类思想,既有对图书分类体系演变的探讨,又有对四部分类法的分析与改进,且对书目著录方法也颇有研究。在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他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胡应麟文献学研究
作者:吕斌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文献学  辨伪学  目录学  年谱 
描述:胡应麟文献学研究 胡应麟是明代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一生致力于藏书、读书和著述,在文献学、文学、史学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分《绪论》、上编、下编三个部分,着重研究其在文献学领域的学术成就。 《绪论》部分简述胡应麟的生平及成就,分析了以往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忽... >> 详细
《玉海·地理门》文献部分述论:兼论宋代地理文献的发展
作者:杨佳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玉海》  地理门  目录学  地理学 
描述:各个条目的过程中所持的地理观念及对地理文献的整体认识。其次,以举例说明的方式梳理《玉海·地理门》中的相关条目的特点,以期更直观地呈现其优点与不足。最后,通过前两章的论述总结《玉海·地理门》的目录学
胡应麟与中国学术史研究
作者:王嘉川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学术  史学史  辨伪学  目录学  胡应麟 
描述:胡应麟与中国学术史研究
《玉海·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作者:刘跃进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玉海》  《困学纪闻》  目录学  史料学 
描述:海.艺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进入学问领域的若干途径与方法。
试论胡应麟在目录学史上的贡献
作者:杨河源  来源:云南图书馆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目录学  贡献 
描述:试论胡应麟在目录学史上的贡献
胡应麟与中国古典目录学史研究
作者:王嘉川 何建军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古典目录学  基本格局  研究体系 
描述:胡应麟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典目录学的历史,奠定了我国古典目录学史研究的基本格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目录学史研究体系。
曾巩“目录序”中的目录学研究
作者:孙亦平 罗小梅  来源: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曾巩“目录序”中的目录学研究
《汉书·艺文志》研究——以《六艺略》为中心
作者:尹海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六艺略  汉艺文志考证  班固  王应麟  目录学 
描述:史志目录的开山之作,研究者代不乏人,成果丰硕。然而这些成果散落于各家著述之中,虽有陈国庆的《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张舜徽的《汉书艺文志注解》和台湾学者施之勉《汉书集释》中的《艺文志集释》,他们的大著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在资料搜罗和编纂体例方面都还有所不足。本论文集中突击《汉书·艺文志·六艺略》部分,文献网罗较为齐备,鉴别精选作集注,依据事实作评论,在前人的基础上纠错补阙,推陈出新,在文献整理与学理考辨方面都有所推进。 关于《汉书》的版本,一般认为现存较早的是景祜本,因而有学者在校勘时有景祜本《汉书·艺文志》这一说法。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张元济先生曾经指出景祜本《汉书》缺《艺文志》和《沟洫志》,乃是以元刊明修本补配的,因此,应该纠正所谓景祜本《汉书·艺文志》的说法。另外,元刊本《汉书·艺文志》刻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8),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刻于元至元六年(1270),早于前者二十多年。因此,北大大藏本《汉艺文志考证》俱有较高的校勘价值。 宋代王应麟的《汉艺文志考证》,对当时和前人的论述作总结,是第一部集大成之作,使《汉书·艺文志》成为专门之学,其价值与意义值得重视。论文通过对《汉书艺文志考证》版本的研究,发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元刊明修本、《四库全书》写本和台湾大化书局影印本都有阙帙,乃不全之书;其中在《论语》类中还存在错简。浙江书局本刻本为完帙,是真正的“善本”:中华书局《二十五史补编》本据此本铅字排印,亦为完帙。 论文对前人有关《汉书·艺文志》研究的疏理,发现有些学者研究颇为深入,或提出新见,或纠正陈说;另有一些则主要是概括综述,旨在总结前人的研成果;有个别地方还存在一些瑕疵。如:引用文献,不达其源;校勘失审,讹夺衍乙;取义不全,不得其旨;条件受限,失睹前修;出处偶误,张李易冠等等。 论文对《汉书·艺文志》的次编、分类以及其他一些专题也做了专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