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弄道德
-
作者:李恩柱 来源:杂文月刊(文摘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泛化 王安石 宋代 宋朝 皇帝 士大夫 统治者 变法 现象 台谏
-
描述:宋朝的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绪比较炽热。这样说,不仅因为有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警句在,主要是士大夫群体议论国家大事的时候,精神上比较自由,说话办事不必绕弯子,没有战战兢兢、恐惧怀危之感。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能够免除人的精神恐惧,无论如何是一种进步。
-
让诗歌教学走向“生活”
-
作者:张红梅 来源:阅读与鉴赏(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教学 诗歌鉴赏 生活化 学生 生活场景 想象 生活阅历 还原 晏殊 语文教师
-
描述:在中学教材中,诗歌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但是,长期以来,诗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种情况是教师仅注重于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背名句佳篇诗歌鉴赏答案:一种是教师费尽口舌地对一首诗全面分析讲解,但却把
-
例谈古典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作者:段敏 来源: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历史教学 王安石变法 本来面目 社会危机 北宋中期 诗情 还原
-
描述:课为例,谈谈诗词在“王安石变法”中的运用。
-
论“字说”现象
-
作者:林志强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字学 王安石 今文经学 说文解字系传 《字说》 正字学 汉字教学 “六书”理论 非文字 古文字
-
描述:说》在元初以后便散失,全貌不得而知。但从一些学者的论著中,尚可钩稽出五六十条内容,诸如“波者水之皮”、“坡为土皮”、“诗为寺人之言”、“同田为富”等等,足以窥斑见豹。此书的主要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是不问“六书”,昧于形声之旨,把一切文字都看成会意字,单纯从通行字形出发而对字义作非造字本意的解释,穿凿附会,多荒谬之论。显而易见,从科学的角度看,《字说》对于中国的文字学,其价值是很低的。但是,《字说》式说解文字的现
-
严嵩现象——一面历史之镜
-
作者:黄宏生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嵩 政治家 张居正 历史作用 王安石 明代中后期 进士出身 社会风气 士大夫 道家
-
描述:研究重要的反面人物,往往可以成为一把打开某一朝代黑暗政治的钥匙,而且可以使人更清楚地看到本民族文
-
三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
作者:李鑫生 来源: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三株公司 社会变迁 社会学 子公司 企业文化 吴炳新 现代企业家 国有大中型企业 产业结构
-
描述:三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李鑫生"三株"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而存在,这是社会各界公认而无人质疑的,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三株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的综合体
-
“三株现象”的联想
-
作者:高仰山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株口服液 基因变异 药物作用 保健功能 补脾益肾 药品不良反应 药业公司 心理作用 吴炳新 药理研究
-
描述:,受到形形色色胃病缠身的广大民众的青昧。在药物作用加心理作用的驱使下,购买
-
明人作伪现象析论
-
作者:郭素红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伪现象 明人 社会文化背景 胡应麟 伪作
-
描述:胡应麟《四部正讹》云:六籍既焚,众言淆乱,悬疣附赘,假托实繁。①制造伪书的事历朝都有,但是,类似明代出现大量伪作的现象却不多见,因而发人深省。明人作
-
怎样解释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遵守当量定律的?
-
作者:谢建康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氧化还原反应 克当量 当量数 定律 反应物 生成物 化学反应 电子 反应机理 反应历程
-
描述:当量定律指出: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克当量数是相等的〔1〕.对于中和、置换等反应,遵守当量定律是容易理解的.然而,对一些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用当量定律来解释就较费解.我们举个例子
-
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
作者:李晓凤 李万华 来源:中学化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