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21)
报纸(392)
学位论文(55)
会议论文(44)
图书(4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66)
才乡教育 (257)
地方风物 (132)
地方文献 (114)
文化溯源 (104)
非遗保护 (45)
宗教集要 (21)
红色文化 (17)
按年份分组
2014(165)
2013(87)
2012(114)
2011(103)
2010(122)
2008(66)
2007(74)
2006(56)
1999(17)
1993(2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9)
抚州师专学报(35)
文教资料(4)
现代语文(4)
中学理科:综合(1)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文史参考(1)
幸福(悦读)(1)
求实(1)
晋中学院学报(1)
陆九渊教育思想特色初探
作者:陈炎成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思想特色  教育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  教学活动  哲学思想  教育家  初探  象山先生  朱熹 
描述:其心亦为理所充塞,宇宙的道理,就是其心中的道理的认识,提出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著名命题,并
新发现的《永乐大典》残卷初探
作者:金程宇  来源:文献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发现  永乐大典  残卷  全宋诗  文渊阁书目  中华本  初探  曾巩  著录  佚文 
描述:《永乐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保存了我国十四世纪以前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学科领域的丰富资料,后世失传的一些书籍,多赖是书保存,故学者们向来视之为辑佚的渊薮,从中抢救了不少珍稀文献。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大典》或遭失窃,或经焚毁,煌煌巨帙已所剩无几,分藏在世界各
人杰地灵的江西
作者:周銮书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灵  江西  王勃  朱耷  王安石  《滕王阁序》  吉安地区  曾巩  抚州地区  南方经济 
描述:唐代诗人王勃,在他的《滕王阁序》中,给江西以“人杰地灵”的美誊,千百年来盛传不衰,这对江西无疑是很高的评价。 江西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素称“鱼米之乡”。地下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多类
江西随笔
作者:王树生  来源:今日新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大山人  文天祥  江西  黄庭坚  纪念馆  武功山  石建筑  王安石  民族英雄  书法学 
描述:今年五月赴赣采访,印象颇深。江西"红色、绿色、古色"旅游极具魅力,十分诱人。笔者在探访红色景点之余,于古色也略窥一二,于是写下几篇小文,以飨读者。
元人吴澄的江西地域文学观
作者:李超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吴澄  江西  江西  地域文学观  地域文学观 
描述:元代大儒吴澄结合地域谈论文学这一点很少为人关注,他由山川特点到人才特点再到文风特点,形成认识地域文学的一种独特思路,并对古代江西地域文学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民生应是城市宜居的首要考量标准
作者:江西 魏文彪  来源:中国改革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民生应是城市宜居的首要考量标准
王安石系统思想初探
作者:饶国宾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系统思想  上层建筑  冲气  经济基础  明法  集卷  临川  “五行”  阴阳 
描述:系统论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它作为一门系统化、理论化的独立学科,是在现代生物学、数学、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但它作为一种朴素的思想却渊远流长,它是古代思想长期发展的结晶。早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就有它的萌芽。
临川「才子」多
作者:李沁源 张香庭  来源:瞭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  王安石  文学家  汤显祖  戏曲家  枢密使  政治家  思想家  晏殊  王勃 
描述: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等等。
江西古代的科学家
作者:黄长椿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古代  科学家  木偶  汪大渊  《岛夷志略》  月蚀  钦天监  潞水客谈  临川  朱思本 
描述:宋朝,江西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发达,人文兴盛,出现不少科学家。其
旴江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初探
作者:徐春娟 陈荣 裴丽 刘少芸 罗嫔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旴江医学  江西  席弘  陈自明  危亦林  针灸学  学术思想 
描述:思想独树一帜,形成了我国著名的针灸学派——“席弘学派”;李梃《医学入门》针灸原文被杨继洲《针灸大成》收录,并命名为“南丰李氏补泻”.结论 旴江医学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旴江医家针灸学术具有特色,是我国针灸学的可贵瑰宝.现代中医工作者应当努力发掘,继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