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
-
作者:曙光 赵红阳 来源: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杜丽娘 张居正 戏剧家 文学家 明朝 生活 故事
-
描述:《牡丹亭》是一出剧,这出剧是明朝时候的一位文学家写的。他叫汤显祖,他和西方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生活在同一时代,所不同的是,他们一个生活在中国,一个生活在英国。他比莎士比亚大十四岁,但都是在同一年离开人世的。
-
汤显祖尺牍
-
作者: 明 汤苦士 来源:上海杂志公司 年份:1936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汤显祖尺牍
-
汤显祖诗文集 (上册)
-
作者: 明 汤显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汤显祖诗文集 (上册)
-
明传奇兴盛原因初探
-
作者:维斋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剧本 明传奇 明代戏曲 汤显祖 士大夫 牡丹亭 明中叶 弋阳腔 主要形式 统治者
-
描述:替代。传奇在我国剧坛上绵
-
又是一曲《风流梦》——关于《牡丹亭》及其华剧改编
-
作者:赵俊玠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改编本 莎士比亚 浪漫主义 柳梦梅 文艺思潮 王学左派 现代观众
-
描述: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在东半球与西半球,差不多同时升起两颗戏剧明星,那就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同中国的汤显祖.莎士比亚的剧本,据说至今仍忠实完整地照原本上演,而汤显祖的剧本,能忠实完整地演出的根本没有,就是改编本,也极少演出.这实在是一件今人遗憾的事情.
-
中日两国的梦意识和梦幻剧——以《牡丹亭》、《井筒》为视点
-
作者:翁敏华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中日两国 井筒 汤显祖 杜丽娘 “梦” 民俗文化 中国戏曲 “临川四梦” 《日本书纪》
-
描述:中日两国的梦意识和梦幻剧——以《牡丹亭》、《井筒》为视点
-
论两个“梦”意象构成的浪漫剧及其象征追求——《牡丹亭》与《
-
作者:骆蔓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梦”意象 “梦”意象 情结 情结 原型 原型 人文主义意绪 人文主义意绪
-
描述:为情结化象征追求。《仲夏夜之梦》中写“梦”则是目的 ,是以原型化象征对生命活力作张扬、生存和谐作表现。《牡丹亭》的戏剧结构是从梦幻转向现实 ,以致太现实人性化 ;《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是从现实转向
-
调五音为一曲,融四腔于一剧:程烈清新编赣剧《临川四梦》曲谱
-
作者:沈放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弋阳腔 弋阳腔 海盐腔 海盐腔 新编 新编 青阳腔 青阳腔 南柯记 南柯记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创作 创作 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
-
描述:在汤显祖诞辰460周年之际,南昌大学隆重推出新编赣剧《临川四梦》,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新编赣剧《临川四梦》把《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原4本182出浓缩成4个折子一部戏,观众仅用
-
从《桃花人面》看晚明的才子佳人戏曲
-
作者:刘勇刚 来源: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明戏曲 本色派 汤显祖 孟称舜 八股文 牡丹亭 恋爱心理 《西厢记》 浪漫主义色彩 崔护
-
描述:从《桃花人面》看晚明的才子佳人戏曲刘勇刚一明代杂剧(又称南杂剧)从整体上看呈衰颓趋势,不复有北曲的刚健之风。明代传奇戏则处于鼎盛,主要以南曲歌唱,颇多柔靡之音。元代杂剧发展初期即有本色派与文采派之分
-
试论《牡丹亭》的审美价值
-
作者:周志武 段绍镒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
-
描述:学思想;它还弥漫着物与意、客体与主体相对应的象征之美;其总体构思深刻独异,具有创新价值,也使作品显现出强劲的美感力度。